妙之书。”
这个读书人掌控社会思想的时代,能够编书,能够写书之人,简直就是读书人的另一个存在了。
只有德高望重之人,学识渊博之人才敢真正或编或写一本书。
可是能编到教材水平的书籍,那更是了不起的人物。
越是读书人,越将敬重这些人的存在。这里面,既有他们对于学识的敬重,也有对肯耗费心血编出这书之人的敬重。
虽然在后世许多人看来,编写一本书简直简单无比,不断的复制黏贴就是一本书了,很多都是垃圾,连看一眼都浪费自己的时间。
但是这个时代,无论是编写,还是自己著作都是了不起的事情。
钱谦益看来这本古观止绝对是一本极好之书,他看了几册,里面所选章之好,简直超乎了他的预期。
钱谦益不知道,李丹只是前世看过这本书,而且很是熟悉,所以编写起来并不费功夫。
李丹只是将某人的章找出来,然后让学生们一一抄写在小册子上,他就完成了任务。
而在钱谦益眼里,能够找出这么多精妙章,并让他们汇集成书,显然是一个才华横溢,博览群书的老前辈的一般的学界大儒,他颇有些敬重的说道:
“这位前辈是谁,我并不知道。但是,若是有幸见他一面,我必然对他深表谢意。你们看看,他选出了这么多好章,估计也是他读了几十年的章才能将这些章从他的书山里摘取出来。
能选一篇,背后要读的恐怕何止千万篇?
而且这位老前辈没有藏私,将之公布于众,方便我们的学生学习。
那我们这些为人师长的,当然要对这样的老人家多加敬重。
当然,最大的敬重,就是带着学生将这古观止好好学习。
这样,才不枉费老人家的一番心意啊!”
阮大铖此时冷冷一笑,不紧不慢的说道:“钱先生,你说的这位老人家,你可是认识的。我们在座的老师也都认识。”
“什么?我认识?”钱谦益顿时震惊在椅子上。
“我们也认识?”众位老师也同样震惊于当场,有些不敢相信阮大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