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北宋之无双国士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即便是央行承担起主要的任务,但剩下需要朝廷协助的事情,政事堂和赵祯还是望而生畏了。

不过没关系,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正月间,欧阳辩在家里研究央行新一年的大方向。

这个很重要。

就央行的定位来说,是作为调整货币政策的工具,对经济施加影响,这个定位其实没错。

但在宋朝目前的这个情况来说,三司基本就算是一个税务加国库的职责,根本没有促进经济的作用。

所以央行还得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至于应不应该纳储放贷,这根本不需要思考,央行不能仅仅靠结算的通道费存活。

央行没有发行货币的职权,发行货币的职权是三司下五大钱监的功能。

央行要活下去,就必须有自己挣钱的能力。

关键是,欧阳辩想要的是利用央行大力地促进大宋朝的经济发展,这才是他的目的。

所以当然是影响力怎么大怎么来呗。

欧阳辩想要通过央行的投资来调整大宋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变革。

当然啦,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是想通过对税赋的改革来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发展。

但这很危险也很难,至少目前来说赵祯不是靠得住的君主。

改革要求的是变革的君臣上下一心,才有可能干成,就赵祯这样耳根子软,没有什么决心的君主,欧阳辩想都不想,他只能用央行这样因势利导的方式来进行一些改变。

投资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欧阳辩在私下里自嘲自己是大宋的发改委。

实际上也大约如此。

虽然朝廷上下都没有改革这个意识在,但欧阳辩非常清楚,这就是在改革。

他要发起的不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改革,而是一场从下而上的改革。

而这些在嘉佑四年汴京城的一处小院里的书房里酝酿,准备喷薄而出。

另一方面,欧阳辩对央行的人才培训基地并没有放松。

正月里,他正式将培训基地命名为央行储备干部培训班,按照批次,分为第一期第二期等等依次而下。

央行一期的学生现在已经有十八人走上分行行长的岗位,有四十八人被任命为支行行长。

二期学生则是有六十一位被任命为支行行长,大部分是被任命为分行的各个岗位的干部。

三期四期则是开始填充支行的各个岗位,现在五期六期已经在酝酿之中。

欧阳辩对于央行培训班的课程非常重视,他在里面主讲《国富论》。

只要有时间,他一定回去讲一讲,对一些优秀的学生,更是给予相当程度的关注。

欧阳辩之所以对央行储备干部培训班如此重。

一方面是因为央行的确需要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是,培训班的教材是他编写出来的,里面充满着他塞进去的私货。

那是后世的管理学、组织架构学、现代财务等等现代企业或者说现代组织的知识,能够将只经历传统教育的传统文人培训成社畜……哦,不对,具备有现代组织素质的打工人。

这批年轻人,在这些现代的知识培训之下,以及央行这个具备有现代组织的机构里面工作,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更加适应实际工作的人才。

这批至少两万人的年轻人,欧阳辩会借着赵祯那个优先补缺的诏令,将他们一个一个的推进官场之中,给腐败的吏治注射进新鲜的血液。

而这些,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当这些从央行体系出来的年轻人,逐渐占据各个要害岗位的时候,大宋的中低层官员就会产生不小的变化,届时就会从中低层产生一股自下而上的动力。

不过,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最后会怎么样欧阳辩也不知道,但他还是会去尽力的推动这么一步闲棋。

基于这个考虑,他在培训的时候尽量给这些年轻人输入更多的现代一些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像是种子一样,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在欧阳辩扎扎实实做事情的时候,朝中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一篇煌煌万言书,震惊了朝野。

欧阳辩听到此事的时候并不吃惊,王安石的万言书是肯定会上的,在看到大宋朝的衰弱之后,以王安石的心性,对此发起进攻并不出奇。

原本他不愿意对此事有所评论,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仁宗并没有对此有所回应,估计是因为庆历新政之后,仁宗便对变法有了恐惧感了。

他不愿意理会,赵祯倒是召他进宫了。

“季默,这是你老师递上来的万言书,你看过没有?”

赵祯问道。

欧阳辩摇摇头:“老师并没有和我说过这个事情。”

赵祯点点头道:“那你先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