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洙家人吓得不行。
几日之后,陈洙竟然自己服药自杀。
消息传出,举朝哗然。
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消息,说是陈洙被皇帝胁迫服药自杀。
这个事情让赵祯又是恼怒又是沮丧。
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包拯活着的时候当面逼着赵祯立储,直接说赵祯是个老绝户,赵祯气得直接问包拯是不是想要想要谋取什么利益而已,可也没有起杀心。
如果说包拯是高级官员,所以赵祯没敢起杀心,那么之前的仅为六品寄禄官的职方员外郎张述说话也不客气,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官也照常做得有滋有味的,怎么可能会因此而杀人。
所以赵祯对于此事又是愤怒又是委屈。
以至于欧阳辩求见的时候,赵祯一阵苦笑:“你也来劝我立储?”
欧阳辩一愣:“陛下此话何意?”
赵祯也一愣:“你不是来劝我立储的?”
欧阳辩笑道:“立储虽是国事,但也要考虑陛下的心情嘛。”
赵祯苦笑道:“他们若是能够像你这般同情达理就好了……哦,对了,今日来求见是因为什么?”
欧阳辩道:“孝肃公身前与臣常常谈论治国理政之事,他去世前,将之前的书信往来也全数给予臣,臣将之梳理成册,今日拿来给陛下您看看而已。”
赵祯倒是颇感兴趣,赶紧说道:“快拿来与朕瞧瞧。”
欧阳辩将书册拿出来递给赵祯。
封面写的是【包孝肃谈理政】。
赵祯点点头,翻开看内容,里面多是包拯的实际施政,结合与友人的通信内容,尤其与欧阳辩的通信,里面颇多新奇理念,赵祯看得津津有味。
赵祯赞道:“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如果给新近进入仕途的进士研读,得益会甚多。”
欧阳辩笑了笑。
赵祯继续往下看,看到后面的部分却是咦了一声。
那是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的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小册子里将周、秦、汉、唐四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
小小的册子,将周、秦、汉、唐四代的政治制度剖析得明明白白。
尤其是财经税赋、兵役义务,赵祯更是看得入神。
关键是后面还有一章是专论本朝的,将本朝的制度与前面四代进行比较,于是本朝政治的得与失明明白白的展现在赵祯的面前。
赵祯看完之后,极为遗憾的说道:“恨不能早四十年见到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还真的是小册子了,但小小的册子里,却清晰得将本朝的政治利弊给一一指了出来,和之前范仲淹给出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与王安石的《万言书》相比,这本书才是真正的将本朝弊病的本质给剖解得清清楚楚。
赵祯看了这本书,和之前三十多年的执政经验总结起来,顿时心中许多问题和疑问都变得通透起来。
“季默,无双国士啊!”
赵祯是这么称赞欧阳辩的。
欧阳辩走后,赵祯在暖阁中发了许久的呆。
第二天,赵祯在垂拱殿召见韩琦、曾公亮、欧阳修、张昇等执政大臣,他第一句话就是这么说的。
“昨日监察御史欧阳辩面谏朕,劝说朕早日立嗣,言辞激烈,几乎让朕汗流浃背,然则监察御史错怪了朕,朕早有此意,但未得其人罢了。”
韩琦等人面面相觑:欧阳辩?
欧阳辩不是死都不肯上书么,怎么就突然面谏皇帝,甚至将皇帝说得汗流浃背,看来言语可不仅仅是言辞激烈而已啊!
赵祯看了看鸦雀无声的执政大臣们,又问道:“诸位觉得宗室之中谁可以可为嗣?”
韩琦道:“此事非臣下敢议,当出自圣择。”
赵祯点点头道:“宫中尝养子二人,小者甚纯,然不够聪明,大者可以……”
不待问,赵祯继续道“……大着宗实者,今三十许岁矣,诸位认为可否?”
赵祯坚持了这么久,这次却是如此痛快,韩琦等人倒是有些不太敢置信,韩琦谨慎道:“此事事关重大,陛下今晚还是多想想,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明日再来拟制圣旨吧?”
赵祯摇摇头:“无妨,朕意已决。”
韩琦惊讶于赵祯的坚决,只能道:“事情要有个过程,陛下容臣几个商量一下如何除官。”
所谓除官便是授官,要给嗣子授官,里面也有门道。
赵祯这下子点头同意了。
韩琦等人于是退回政事堂商议,建议先起复赵宗实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
宗正寺是掌皇室谱牒的机构,让赵宗实知宗正寺,其实就是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