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上将军行  高阳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并天下,汲取前已有之的部分经验,大力改革,改分封为郡县制。

全国设三十六郡,

其后又有新增,直至五十郡而千县。

每一郡有郡守、郡尉、鉴御史,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一郡之下,分为各县,县有大小之分,大县的行政主管称为“令”,小县则称为“长”,下设县丞、县尉。

县以下还有乡、里、亭等各级机构。

非常完善。

不仅层级完备,更是分门别类,各司其职,有清晰的体系,行政、兵事和监察分立,能有效地实现地方事务的运作,逐一对级负责,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因此,历来都认为,秦、汉是国史唯二的古典军国帝国。

“薛郡、东海郡、临淄郡、博阳郡、琅邪郡、即墨郡、胶西郡……整个齐鲁大地,各郡各县,都在范围之内。”

周虞看着帛书一个个指引名录,眼中放光,

“再往西去,清河郡、恒山郡、巨鹿郡……直到咸阳所在,内史郡!”

什么叫黑?

这才叫真的心黑手狠!

从琅邪郡起,绕行整个齐鲁半岛,然后往西,经河北,再入关,直至咸阳,其中的每一处,丞相李斯都算计在内,

涉及各郡、县,列出许多地方官吏,尤其是各郡的郡尉,各县的县尉,这些主掌郡县兵事的官员,几乎都列在名录中。

按李斯之意,

凡这些人,若不可为用,可尽杀之!

但周虞知道,倒不必清理这么多地方,因为始皇帝陛下根本回不到咸阳。

皇帝陛下西行出齐鲁之地,过平原津即病重,再不远至沙丘平台而崩。

只需确保在这一处变乱出现时,能调集足够的力量,碾压叛逆,定鼎大局,便足够了。

史书对于沙丘之变的记载简洁干练,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堂堂千古一帝驾崩,只交代区区时间地点,

而后赵高、李斯为谋,矫诏尺书而诛公子扶苏、将军蒙恬,轻而易举便扶胡亥登位,为二世皇帝……这怎么看都有点诡异。

其中没有任何军事斗争的痕迹。

这不符合秦的国风……

此时,周虞手中有两道兵符。

一道可领骊军一部,为临任将军,另一道刚刚得自丞相李斯,可以巡视地方,调地方郡尉、县尉所属的地方兵力。

大秦各地军队,非陛下诏令,不可擅动,周虞和李斯之谋,当然不会使皇帝陛下知道,因此唯地方兵力可以一用。

陛下将从海路而行,李斯只需要压住声音,在变动之前,不知道周虞已经和他联手矫诏调兵即可。

当日夜里,

周虞和吴清清便登一艘大船,同行的还有三艘大船,承载着骊军偏将“铢”率领的一部军队。

“将军,陛下欲升你为五大夫,出则领骊军一部,为将军,归则入卫尉军,为一部校尉,出入禁中,侍卫陛下。”

这是不久之前,李斯对周虞所言。

但不是立刻晋升获爵,而是李斯向陛下请示,可遣周虞和圣禹祭女引军先行于海,沿海绕行,寻巨鲛鱼,若能杀之,或可再遣人出海,寻找仙药。

如果功成,再给与晋升获爵。

于是陛下准之,赐予符令。

大船星夜起航,出琅邪郡外海,沿海岸往东北方向而去。

天放明时,大船在琅邪郡夏河城东北百里之外靠岸。

“周虞,我真得什么也不用做么?”

吴清清问道。

周虞牵着她的手,说道:“不用害怕,你真的什么也不需要做,只管按照计划,顺海而行,不出意外的话,很快我会回到海,毕竟……在某个地方,我们还需要和皇帝陛下汇合。

我留有一部分骊军,足够护卫安全,如果真的有意外发生,你就用娥皇钗……”

“好。”

于是,周虞率领部分骊军登岸,大船转回大海,继续前行。

周虞和“铢”等五百军等候不到半个时辰,与海岸相接的丘陵远处,便有一支人马碾尘而来。

为首者是五十名骑士,

其身后还有千匹没有人骑乘的战马。

那为首一名骑士抵近,下马叉手施礼道:“将军!我乃丞相客,名越通,来奉将军之命行事!”

周虞出示兵符,颔首道:“可同行!”

“喏!”

周虞向骊军偏将“铢”说道:“每人两马,交换而行,日夜不止,十五日之内,诛遍齐鲁!”

“喏!”

五百骊军轰然应诺,随即马。

他们的第一程,便是即墨郡。

即墨郡在胶东半岛东南,后世也有称之为胶东郡的,辖即墨县、昌阳县、夜县、黄县、腄县、东牟县、昌武县、临朐县等。

他们轻松来到即墨郡治所在的即墨县,城中大惊,从郡守至郡尉、鉴御史,纷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