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承乾的心中,冲撞红翎使是很严重的事情。若是寻常百姓的话冲撞红翎使死了也是白死,如果是存心而为的话就更严重了,那是死罪,如果追究起来的话是要抄家的。
事情的发展往往都不会随着人们心中所想的进行,在到了两仪殿后李承乾仅仅是向他的父皇问了声好后就被支走了,多余的话一句都没说得出来。
“按理来说你今日是没什么事情的,怎么会进宫来?”在姜云明和李承乾问过好之后李世民就抬了一次头,就连和姜云明说话都是一边看着奏折一边说的。
“有件事情要知会您一声,省的到时候再闹出别的幺蛾子来。”姜云明行完礼之后就做了下来,看着宫女在他面前摆着茶水和点心,这事儿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虽然姜云明心里有把握自己老丈人不责怪他,但是当街阻拦红翎使是大事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说说吧,能让你这么说的事儿可不多了。”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看着安然自若的姜云明。
“今日您不是八百里加急去定襄么,儿臣让人拦了一下红翎使,昨日有些事情忘记告诉您了,索性就写成信件与您的八百里加急一并送走了。”
李世民惊愕地看着姜云明,张了张嘴却没说得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红翎使你都敢拦?”李世民哭笑不得,他是没想过如今的姜云明做事还会如此地冲动。
“今天早上不是您让莒国公去儿臣府上的么,莒国公走后儿臣才想起来的,那时进宫就完了。按时间来看药师公很快就要进逼铁山了,到那时候怕是要迟了点。”
“什么事儿让你这么上心?竟然到了让你进宫汇报一声的时间都没有?”李世民叹了口气,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说这些没用的就多余了。
“之前在定襄的时候薛万彻被派出去盯着突利可汗以及契丹等部,如今突厥败象已显,薛万彻这支队伍在功定之前就可以返回了。”说到这里的时候姜云明犹豫了一下,但是还是决定对李世民如实相告。
“还有一点需要求得父皇的原谅。”
“嗯?说吧。”原本揉着太阳穴有些苦恼的李世民顿了一下。
“陇西李氏之事儿臣自作主张在信中告知了药师公,还请父皇恕罪。”
或许这也算是私人的情感作祟,对于这事儿姜云明也考虑了很久,但是最终还是决定通知李靖一声,毕竟犯错的人基本上都是最顶端的那几个,很大的一部分人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李靖是陇西李氏出身的,和自称是陇西李氏李虎一脉的李氏皇族不同,李靖是真真切切能够考究到先祖的李氏后人。
陇西李氏丹阳房后人,李靖。
经此一事之后陇西李氏的衰落是肯定的了,除非他们能再找到一个能给他们提供足够兵源的土地,不然的话按照现在百姓们爱戴李氏皇族的程度来看,他们即便是想谋逆都没有机会。
起事最重要的是基础,纵观历史上每一次成功的起义都是有着足够庞大的百姓作为基础,然而如今的大唐百姓吃饱在即,穿暖在望,就连孩子都有机会能够读上书了,谁又会跟着他们起事?百姓们不傻,抛开所有的问题都不谈,就读书一事也能卡死世家起事的可能,因为百姓们知道,他们这么多年来都读不上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世家。
当初李世民命姜云明大力推广各种粮种的时候世家是很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粮食越多他们能掌控的就越多,在这个时代粮食远远比钱来的实在。在兵荒马乱和灾祸横行的年头粮食是最坚挺的货币,即便是在风调雨顺的年头里粮食也是能够变成酒或者醋等商品,所以最初的世家都在静静地看着朝廷推广粮种,那时的世家还以为最终的既得利益者还是他们。
只是世家失算了,姜云明表面上是在扩大大唐境内的粮食储量,但其实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后还给他们来了一记釜底抽薪。在盐、粮食等一样样生存必需品在大唐境内的价格一降再降的时候,姜云明最后一手的廉价书籍彻底打了世家一个措手不及,当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世家们有足够的基础,他们族内贮藏的粮食等物资不说是富可敌国,但是完成一场起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百姓为他们卖命了。没有了威慑力的世家能走的路就只有两条,一条如范阳卢氏一般顺从皇室,另一条则是和两个李氏一样,孤注一掷。
孤注一掷为什么第一个字是孤?姜云明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历史上的孤注一掷不知凡几,但是成功的仅寥寥几个,这次的陇西李氏也是如此。没有了足够威慑力的陇西李氏现在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只是李世民还要顾及到其中一些人的感受。
封建社会的官员组成体系造就了如今的大唐,所以虽然陇西李氏倒台在望,但是其族中在朝廷为官的人并不算少,甚至还有李靖这样的柱国之臣,姜云明的书信就是为了考虑这个问题才加入进去的。
“这个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