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安置  大魏春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卒全部控制在李家手里,也基本乱不起来。

坏处是过于被动。

万一有心怀不轨者暗中煽动,就很有可能生出乱子来。

特别是这些僧户。

在李承志看来,这就是一伙接受过信仰教育,穷的只剩一条命的极端份子……

当然,即便乱起来,李承志也有信心镇压,但既然能防患于未然,又何必多死人?

所以李松只开了个头,就被他否决了。

胡保宗的建议是打乱混编,再集中安制。

比如一户李氏乡民,一到两户宋氏乡民,再加两到三户僧民,临时结成一邻,由李氏族人任邻长,并实行连座制,即便有人想心怀不轨,也没有太多的机会撺掇。

但李承志还是觉得不妥。

李家又不是天选之族,还能个个都是精英?

人一旦有了阶级区分,就难免生出骄横之心,就如李松从来都不将李家堡的匠户当做族人看待一样。

这些僧民本就是因压榨过甚造的反,不能一座大山还没有搬走,又飞来一座?

原本不想反的人,都有可能被逼反。

再一个,人越是闲着,心思越多,也不可能从李氏或是宋氏乡民的嘴里挤出口粮来,白白给这些还没洗脱罪名的叛民。

不然李氏和宋氏的乡民如何服气?

他当即就想到了“以工代赈”!

李承志又象征性的征求了一下两个宋氏乡老的意见,果不其然,这两个全是异口同声的“但听郎君安排”!

严格论起来,宋氏乡民的罪比僧户的罪重多了。

别忘了,宋氏主家近五十口,可是死在四百余宋氏乡丁的手里的。

不是爹动的手,就是儿子动的手,三百余户,七成以上的人家都有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