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随后这个方法就火遍大明各地,成了世界制糖史的里程碑。
回来这段日子,光靠酒赚到的银子支撑,还是不够。要是把制白砂糖的方法研究,在明初就开始推广,也是一种好的法子。
朱标看着被小太监熬糊的东西道:“丢了,让玉儿和锦儿过来。”
“是,殿下。”小太监立刻吓得拿走陶罐,随后又让锦儿和玉儿过来。
最近因为要监国处理政事的原因,要去查看郑三宝掌握的水师情况也没时间去,就连神机堂也是一拖再拖。
朱标做完其他的,就开始去御书房处理奏疏。
折子这个是清朝顺治年间的称呼,明朝的百官上奏的文书都叫奏疏和条陈。
用锦缎做底,把写好的文书裱在上面,各种颜色都有。
朱标知道这些奏疏的颜色和官员的品阶大小有关,决定奏疏底色。
桌子上堆满了六部奏疏,各地经过战乱,呈上来的奏疏都是关于流民,移民问题。
北伐进展这几天少了,可能是因为老朱去了的缘故,并没有送到南京来。
里面重要的事情只占了一部分。其他的都是些民间发生的小事情。
朱标拿过绿色的奏疏,里面写的事情是关于耕牛踩踏青苗的事情。
继续看,发现有几个都是问候的话语,无非就是说些官面的奉承话,问好刷存在感,看的朱标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