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老师说学校管饭  全能代课老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玉成叔,小茹家到底是什么情况啊?我跟他们家不熟,也记不清楚。”

杨正东看到孙玉成这个表情,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隐情,所以平复下来语气问道。

“媛媛,你带小茹去喝碗面糊汤,然后给她洗个头和澡,孩子头上长虱子了。”

孙玉成吩咐了一声孙媛媛,看着这俩人出去才转过头看着杨正东,说起了王小茹家里的事情。

这王小茹的爹王根生,从小也是个苦命人,他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梦溪村人。

还是三十多年前,自然灾害席卷华夏的时候,逃难来的梦溪村,当时王根生还没有十岁。

那年他跟着一个老太太讨饭来到了梦溪村,刚到村里老太太就饿死了。

村里人看着可怜,不忍心一条生命没了,就东家一口、西家一口的把他养大。

等十七八岁的时候,王根生因为没地只能出去打工,一走就是将近十年。

等再回来的时候就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丫头,对外说是他跟外面女人生的孩子,爷俩就在梦溪村落户呆了下来。

带回来的那个女孩就是现在的王小茹。

但是村里情况就这样,谁家也不算富裕,王根生因为是外乡人,虽然落了户口,也没办法在村里分上地。

这人也算勤奋,在乡里找了个石料厂,给人家天天砸石头,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门,天黑了很久以后才能回来。

一个大男人连自个儿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照顾好孩子呢。

他每次都是蒸一锅馒头,能吃上一个多星期。

白天王根生人不在家,馒头吃到最后,可不就硬的跟砖头一样么,天气热了没馊就是好的。

当初杨正东爷爷当老师的时候,这孩子因为没吃的就饿晕过两次,还是到他这里补的葡萄糖,所以孙玉成对王小茹家的情况还是知道的。

杨正东听完王小茹家的事情后,也是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还是存在于某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之中,没想到今天竟然出现在他的身边。

现在他倒是不怪王根生这个做父亲的了,因为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不是任何人的错,而是贫穷的错,当贫穷让一个人的生存和生理需求这种物质层面,都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时,那么就会造成现在这种情况发生。

杨正东感觉心中有一种东西堵在那里,沉甸甸的却怎么也移不开,他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却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

心情沉重的和孙玉成聊了一会儿,孙媛媛带着王小茹走了过来,洗过澡的小丫头除了皮肤黑一点之外,长相一看就是美人坯子,两只羊角辫扎在头上,哪里都透着可爱。

如果不是那眼神永远带着怯意,相信这孩子放在他前世任何家庭,那都是宝一样的存在,而现在只会让人觉得心疼。

杨正东拉着她的手,和孙玉成及孙媛媛告别,向着学校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杨正东试着跟她聊天,可王小茹实在太内向了,每次都是用比蚊子大不了多少的“嗯”、“哦”等词语回答。

回到学校已经一点多了,杨正东把那碗已经成了一坨的面吞到肚子里,然后拎着一铁皮壶的凉开水和两个搪瓷杯,带着王小茹回到了教室。

他突然把水带到教室,也是受到王小茹这件事的启发,如果当时教室有水,那么可能王小茹根本不会噎成那个样子。

而且这些孩子也没有带水杯的习惯,都是硬撑了一上午连口水也没喝,这情况下对身体伤害是特别大的。

所以他把水壶水杯都放到教室里,也打算以后每天都要把这个做成教室标配。

下午的课杨正东安排的是体育、音乐和思想品德课程,一般到四点多的时候小学就放学了,蓝星这里也是这样。

体育课主要是教广播体操,用的是地球上推行的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也就是全国熟知的那套《七彩阳光》。

这套体操融合了健美操、健身舞蹈、卡通动画、旗语等于一体,配合音乐锻炼起来非常的好看。

不过梦溪村小学没有大喇叭,也没有扩音器,更没有录音机。

一切只能靠杨正东用嘴喊,现在他倒是庆幸弄了个“绝世好嗓门”,让他比大喇叭也差不到哪去,只是没有配乐到底显得单调了一些。

音乐课他则教了两首,一首是儿歌《小螺号》,一首是《铃儿响叮当》。

这些都是他从记忆中扒出来的,这世界根本就没有这两首歌。只是他也不会这个世界的儿歌,所以只能让学生们学他知道的了。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那个“绝世好嗓门”还真不是白给的,那声音他自个儿都被震撼了,当歌星绝对有潜力。

而另外一个则是梁亚辉,这丫头唱歌天赋非常好,估计他不用“名师之眼”也能知道,这丫头的发展方向绝对与音乐有关。

思想品德课程,也没有什么课本教材,他用的方式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