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六章 蝗虫出现  在大唐混吃等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日唤醒长安众百姓的不是那熟悉的朝阳,而是阴沉沉的天空,这反倒是让众人欢喜雀跃。

长安大街小巷中站满了百姓,仰望空中那阴沉沉的乌云,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此次有救了。

田中刚刚播种完,正需要灌溉,河道水流逐渐减缓,根本供不上长安周围这么多干旱的土地。

如今眼看着就要天降大雨,久旱逢甘霖,怎么不高兴,当天空落下点点水珠,空中还有轰隆隆的雷声传来时,众百姓的欢呼声更加热烈,在雨水中尽情的狂欢。

深宫院墙内,李世民也正站在太极宫养心殿的阳台上仰望着天空降下的雨点,脸上也露出了些许轻松的笑意。

此次旱情影响甚广,长安,河东,河北道等地皆被涉及,民间也有了很多关于这是上天惩罚的传闻。

李世民虽为大唐帝王,但是对于这种民间传言也无法控制,面对匪徒或敌人,可以让麾下的数十万兵将去把他们剿灭,可是面对同为自己治下的子民,李世民却是无可奈何,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如今天降大雨,可算是缓解了自己以及朝堂所面临的压力。

而李世民,包括此时正在狂欢的百姓们却不知,这天上降下的甘霖,不仅滋润了干裂的土地,唤醒了刚刚播种下的种子,更是唤醒了潜藏在地下的一种生物。

那就是蝗虫,一旦蝗虫数量过多,形成蝗灾,那可谓是蝗虫所至,寸草不生,众百姓别说刚刚播种下的田地了,恐怕想找个树荫乘凉都难。

而知道此事可能会发生的沈默,由于来到长安这么长时间,经历了与李若影结婚,以及后续巡查洛阳,剿灭黑风寨匪徒等事,早就将蝗虫可能会来的事情,给忘到了脑后。

天降大雨,虽然不能彻底缓解旱情所造成的影响,但是也让那数不清的大唐百姓心中有了一点盼头。

沈默在长安修养了七日后,便依依不舍的向李若影告别,重新回到城外营寨中接受训练。

他们金吾卫新军虽然之前代朝廷巡视洛阳包括剿灭过黑风寨匪徒,但还算不上是精锐的军队,所以还得继续训练。

言归正传,沈默他们在城外训练了大半个月,此时也到了五月底,六月初,长孙皇后临盆在即,整个皇宫之中到处都是忙碌一片的景象。

作为大唐的正宫皇后,目前育有两子,一个是太子李承乾,第二个就是魏王李泰,按说李世民本该因为这第三个即将降世的孩儿而感到高兴。

可是如今的李世民正满面愁容的看着从河北道,河东道,以及长安周边送上来的奏牍。

在地下隐藏已久的生物也暴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铺天盖地的蝗虫结成群从河北道、河东道等地自西向东扫荡而来。

掠过的地方,所有绿色的植物皆被它们啃噬一空,田中一尺来高的麦苗,小路旁边的野草鲜花,甚至是原本郁郁葱葱的树叶,都消失在了那些蝗虫的腹中。

眼看就要到收获的季节,却出现了这种事情,惹得各地百姓家中皆是怨天尤地。

蝗虫可不是突厥人或匪徒,用刀剑就能对付,某些农夫拿着树枝扫帚等物,也只能打下些许蝗虫,根本无法阻挡住那数不尽的蝗虫对他们田中作物的啃噬。

李世民看着这些奏牍,脸上愁眉不展,这几日接连召开朝会,就是与朝中众臣讨论如何应对此事。

从年后至今,连续干旱将近半年,虽然依靠河道中那仅存不多的河水灌溉,也维持了这么长时间。

可是眼看收获在即,所有粮食皆被蝗虫啃噬一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可能出现的饥患。

李世民包括朝堂众臣,都是经历过隋末乱世的,也经历过蝗灾旱灾,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饥饿才是最大的敌人。

若是控制不好,饿浮遍野那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为此朝堂众人想尽各种办法。

一方面命人赶快从鱼米之乡江南道那边调粮过来,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各地州府的存粮开设粥棚,用来接待那些家中没有存粮的流民百姓。

大唐之所以能有贞观之治的盛名传下来,与现在朝堂这种雷厉风行的执政风格也密不可分。

在整个关中的人都在预防或警惕这蝗灾之时,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

说来也很巧,对这种饥俘遍野,甚至可能出现易子而食情况视若无睹的,竟然是自诩为正道君子代表的崔家家主崔焕英。

崔焕英从朝堂回到家中后,整张脸上都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关中大旱跟他崔家又有什么关系,别忘了他们崔家祖籍可是清河郡的。

至于那些吃不上饭的穷哈哈,就更不会被崔焕英放在眼里了,天下何其之大,饿死几个穷酸鬼又能算得了什么。

在朝堂之上,那是为了维护自己崔家的名声,才随着应和几句,至于出主意,算了吧,有这功夫还不如回府上好好歇息一会儿呢。

话说如今长安这个鬼天气可是真热,在朝堂待了才一个早朝,身上就黏唧唧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