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六章 横扫  穿行宋末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许贯忠那边调整大军状态,清理补给路线。耶律大石带着辽国朝廷给他凑的三万大军正赶过去驰援岐沟关。

回过头再说杜昱,他带着七万大军进入辽国境内沿着海岸线向北推进。

他没想到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并不是辽国的军队而是沽河。

北宋时空的沽河比起现代时空要大得多,河流宽阔水流湍急。他们沿着海岸线推进,恰好又遇到沽河的入海口。

想想这个时代,海洋的开发基本为零又没有发达的工业,港口其实并不多。

而海边也很少有良田,大多都是盐卤之地,不能种田对农耕文明来说就是无用的地方。

因此这里相对来说比较荒凉,辽国上下根本不会想到有人从海上攻击他们,也就没在此地建城据险而守,倒是便宜了杜昱等人。

没有桥不要紧,还有李林和阮小二的飞剪船帮他运送大军。

尽管效率并不高,但好在对面也没有敌军阻拦,可以从容不迫的运兵。

折腾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杜昱的大军终于来到辽国的境内。

此地是析津府恩地盘,不过现在这个时代人口并不多,还多是在海边讨生活的渔民。

此时可没有兴起吃海鲜的风潮,渔民大都是贫苦百姓,而且多为辽国汉人。

杜昱没有为难他们的打算,相反还给这些百姓留了点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青黄不接的日子。

这些人普遍对辽国认同感不高,得了好处甚至愿意作为向导给梁山军带路。

杜昱乐见其成,比对着地图和现实,带着大军向前推进。

不同于许贯忠那一路,这边最近的大城就是蓟州城和更远的泺州城。

中间一大片地方星罗棋布规模较小的县城。

杜昱看着地图,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沿着海岸线向北推进直接进攻泺州、平州、景州、営州等地,转回头攻打蓟州,再转向幽州。

另一条就是按照燕云十六州的地图打,直接开往蓟州,然后可以转向涿州与许贯忠部汇合也可以直扑幽州。

两条路线各有好处,第一条路线在拿下営州之后转向平州、泺州、景州一路向西,一直推进到幽州城下。

好处就是沿海的这一大片地带都会成为梁山军的地盘,而且不用担心那几州的契丹人组织兵马两面夹击。

不好的地方在于地盘太大运动距离过长,与许贯忠部毫无联动。

第二条路线倒是干脆,直接攻击燕云十六州的大城,可以逼辽国大军和自己决战。

而考虑到辽国必然要全力保住上京临湟府,他与许贯忠汇合之后会有兵力上的优势。一旦击垮辽国的援军主力,燕云就落到他的手中。

有一利就有一弊,缺点也很明显。不在燕云十六州范围内的泺州、平州、景州、営州等地也驻扎不少辽军。

这些人一定会去救援蓟州和幽州的契丹人,届时梁山军会遭遇两面受敌的情况,早晚还是要和四州的守军对上。

杜昱思索再三,两个方案其实只有一个考验,那就是许贯忠那边能不能坚持住,或者说能否进展顺利到达幽州城下与他汇合。

对自己这一路大军,他是相当自信,认为有金手指傍身又不用担忧物资补给,拿下那些城池不在话下。

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杜昱最终还是决定沿海岸线向北推进直接攻打営州走第一条路线。

许贯忠带兵风格一向沉稳,杜昱认为他必定没有自己的速度快,既然要等还不如多拿几块地盘,然后在幽州城下等。

拿定主意之后,他率领大军加速前进向営州方向进军。

一路上遇到十数个县城,都被梁山军一一拿下。

那些县城里守军往往只有几百个,过千人的都是少数,战斗力也比较低下,拿什么和七万多的正规部队抗衡。

杜昱每拿下一座县城就会留下一部分人在当地,不但要将这些拿下的地盘归为己有,还要进行一番思想改造。

好在有沧州的经验,这些地盘上又是汉人居多,改造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将那些契丹贵族和本地豪强一一拿下,自然有聪明人过来投奔。

当然对待普通百姓他是一视同仁,并不会有什么偏见。不管是汉人还是契丹人、奚人,普通百姓就是他要团结的对象。

改造的细节不必多说,成果还要留待日后观察。

现在杜昱可没有心思关注这些,做不到事必亲躬那就要给属下充分的信任。

他留下义军的火种之后便带着大军继续推进。

此时宋军来攻打辽国的消息已经传开,杜昱也打不了许贯忠那样的闪电战。

不过他不以为意,没打仗之前他瞻前顾后总以为梁山军实力不强也就是个青铜。

可自从与宋军作战之后他就知道自己想错了,觉得梁山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