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一直盯着他的眼睛,像黄琼这样的老狐狸,表情可以伪装,但瞳孔的自然反应却骗不了人。
其实黄琼的嫌疑并不大,毕竟他是自己提拔来的,在东汉没有丞相之职的情况下,太尉便已经位极人臣了。
他实在没有反对自己的动机和理由。
“不知董太守他们到底在何处?”
对于两万大军无故消失的奇闻,表现出好奇心也很正常。
“说起来也简单,他们偷袭微山湖的水匪,特意隐藏了行踪。
偏偏那些水匪也难缠,在湖与他们周旋了十来日,这才一举歼灭。”
这个理由虽然略有牵强,倒也解释得通,毕竟行军打仗出其不意是常见的操作。
次段熲率领的凉州军,不就搞了个奇袭吗?也没见有人大惊小怪。
“原来如此,那我就放心了。”
黄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次事件连他都感觉到了不对劲,毕竟整个过程似乎都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陛下,按理说这点事情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是否有人故意哄抬?”
“是啊,太尉一直明察秋毫,波澜不惊,为何此次也着了别人的道呢?”
刘志顺水推舟地引导。
黄琼怵然而惊,他低头回忆起这件事情的始末,从一夜之间流言满天飞开始,到络绎不绝的属官门来找他“商量”。
这期间,他的情绪几乎被一支看不见的手拨弄着,越来越紧绷。
特别对下个月殿试能不能成功举行的担忧,更让他焦躁不安。
“陛下,臣……惭愧呀。”
想通了这一点,黄琼老脸一红,活了一大把年纪,大风大浪也见过不少,当年被当廷罢免时,也没见这么心浮气躁的。
怎么如今位列三公,反而失了分寸,居然阴沟里翻了船,如何不让他无地自容。
“有件事情,之前我一直不能肯定,所以也没跟你们提起过,你是太尉,也该知道真相了。”
见刘志神色严肃,黄琼便知道肯定是大事了,“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此刻黄琼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刚进门时的怒气冲冲,到愧疚不安……
不过刘志很期待,待会儿他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你还记得当初兖州和青州流民冲击司隶之事吗?”
如此大事,黄琼自然是记忆犹新,当时京师人心惶惶,比之如今更甚几分。
“那时龙麟卫便察觉到,有人在故意煽动百姓,四处造谣惑众,甚至还挑唆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冲击关卡,殴打府吏。”
“竟有此事?”
黄琼的脸色也很难看,那时他几乎一心扑在县试,其他的事情都没怎么关注。
但无论如何,身为太尉,如此大事居然丝毫不知,这便是明显的失职。
“紧接着,龙麟卫发现公孙举等人的叛乱,也有朝廷势力在后面布局,而清河王的国相却秘密进京,与人频繁密谈。”
“清河王?”
虽然黄琼有些吃惊,但却没有对刘志的话提出质疑,大约是听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觉得什么荒唐的事都有可能发生了吧。
“是的,刚开始我也不信,尤其是当年他宁死不从逆贼,令我也甚是叹服。
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不说是亲身参与,至少也是知情不报,纵容那些人继续作恶。”
黄琼倒吸一口凉气,说实话,在他们这些经学家心里,始终觉得陛下样样都不如刘蒜。
无论是学识,性格、谋略和品格,刘志都明显逊色于后者。
只是造化弄人,刘蒜两次都和帝位失之交臂,只能说是命运不济吧。
但尽管心有遗憾,他也从未想过要废帝另立,那可是动摇国本的谋逆之举啊。
可是听刘志的口气,京中却有人动了歪心思,想要废掉刘志,立清河王为帝。
是什么人,如此胆大妄为,不管不顾?
说实话,这五个月以来,他对刘志的观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很多。
他可能是有很多缺点,处事不够圆融,手段也有些生涩,身为帝王却过于至情至性,而且缺乏雷霆手腕……
仔细想想,他的短处似乎可以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但他却有种奇异的矛盾魅力,有着一个明君最基本的心怀苍生之大慈悲,他锐意进取,雄心勃勃……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学识、心性、手腕和判断能力的进步,十分神速。
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在大踏步前进着,许多看似天马行空,却又如神来之笔的策略,每每让他惊叹不已。
现在再进行比较的话,他宁愿选择刘志,虽然在他的统治下,大汉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不确定性。
但却让他不由自主地满怀希望,迫切地想亲眼看一看将来的世道。
而刘蒜,性子稳重有余却进取不足,虽行之有度,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