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都熟悉,且其子李燮亦可以出任旁证。
再联想起昔日汉质帝无缘无故暴病而亡,时任太尉的李固的确是第一个赶到现场。
当晚便有流言传出来,说陛下因为一句“此跋扈将军也!”,被梁冀怀恨在心,更担心他以后难以控制,所以便下了毒手。
彼时小皇帝身边伺候的人几乎都是梁冀安排的,在他所吃的一碗汤饼中,投了砒霜。
刘缵吃完腹痛难忍,当时正好在宫中的李固闻讯赶来,小皇帝便求他,“朕中了毒,得水可活。”
李固正准备给水,却被梁冀给拦住了,说小皇帝只是腹痛,不能乱喝水,太医令孙干与他沆瀣一气,也连声证明。
李固一犹豫,刘缵便已经倒地不起,再抢救却已失去良机。
此情此景,李固立刻明白自己上了当,可惜悔之晚矣,陛下已经龙驭宾天。
因此李固立刻要求验尸,只是宫中被梁冀掌控,身为太尉的他竟然无能为力。攫欝攫
回去后他故意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希望能引起皇太后的注意,彻查此案。
身为梁氏的一份子,梁太后即使有所怀疑,但依然选择了帮助兄长掩盖罪行。
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梁氏的覆灭就半点儿也不冤枉,刘志能够留下梁不疑一脉,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众人越看脸色越凝重,只觉得额头冷汗岑岑,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没有任何人,任何世家担得起。
此时人人都在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刚才没有贸然开口为他辩解求情,否则此时恐怕难逃同党的嫌疑。
不过,由于梁冀一案当时就杀了不少人,后来赵戒叛乱所杀的部分人,也与此有关。
所以到如今,能够牵连此案之中的人,朝堂上已经微乎其微,否则,只怕又是血流成河了。
“若诸位无异议,明日刑部和太尉以及司隶校尉共同审理,如罪证确凿,当夷三族!”
这句话刘志说得很平静,却莫名的让人背脊发寒,人人自危。
如此震烁古今的大案子,性质实在是太恶劣了,不可能有人蠢到跳出来表示意见。
这种时候,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赶快跟韩家撇清关系,尤其是与韩氏家族有姻亲关系者,更是战战兢兢,生怕因为此事连累了自己。
朝堂上顿时一片死寂,大多数的人脸色都十分难看,此案早已过去多年,陛下早不翻出来,晚不翻出来,偏偏在这个时候彻查。
很明显有其他的用意,但这个用意是什么,很多老政客都回过味来了,只是他们不知道陛下到底打算做到什么程度。
要达到什么效果才会罢休,会不会从此大杀四方,停不下手来……
浸淫官场多年,此刻他们都有些慌了,遇到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一切都是未知,谁也不知道明日是雨过天晴,还是暴风骤雨……
毒杀小皇帝的案子,当天便不胫而走,震惊了整个京师,昔日的流言再次被挖出来。
百姓们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不用任何证据,早已在心中给出了判断。
特别是其中还涉及到德高望重的老太尉李固,出于对他的敬重和信任,很多儒生和平民都下意识地觉得此事毋庸置疑。
舞阳韩氏,顿时便成为千夫所指的恶贼,协助梁冀毒弑皇帝的逆臣,如此恶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与百姓和儒生们相反的是,各世家都籍籍自危,他们不敢找皇帝探口风,便把主意打到了太尉尹勋头上。
如今的尹勋,在朝廷中可以说是风头一时无两。
此时三公缺员一人,更由于御史台和尚书府的崛起,九卿又逐渐式微,所以他的地位更加特殊。
找他来打听消息的人络绎不绝,为了平复世家的惶恐情绪,免得他们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尹勋几乎来者不拒,全部接待了。
当然,他也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虽然含糊其辞,却也婉转地表达了一个观点。
那就是,陛下的主要目的是震慑,而不是清洗,所以只要他们够谨慎,够配合,事情就会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中,不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当然,如果谁非要与陛下做对,顽抗到底,那结果会如何,就不好说了。厺厽 笔下文学 bxwx.co 厺厽
这番操作,给许多自认为没有大劣迹的世家,吃了定心丸,他们知道了陛下的真正目的,明白与自己无关,也就不会再恐惧害怕。
更加不会给出错误的判断,跟随那些激进派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另一部分世家,自知家族弟子良莠不齐,某些人平时确实是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巘戅bx&#戅
但家族的大部分人还是好的,没有什么大恶,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