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知己知彼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是最强大的,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制造铁制武器和铠甲。

自西汉末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半之后,对于大汉的威胁也不再那么强烈。

乌桓部落和西羌逐渐取代了匈奴的地位,成为大汉帝国最强劲的对手。

此部落与大汉交往数百年,受到汉文明的影响非常深,他们的首领也懂得了兵法和御下之道。

但骨子里却又保存了游牧民族的彪悍粗犷与野蛮,依靠着通天山天险,长期劫掠并州和幽州等地。

瞅准了大汉皇帝仁义爱惜名声,每次打不赢的时候就立刻投降,老实几年又故态萌生。

如此反反复复,令人疲于应付,这些年来,也曾有皇帝下决心要敲掉这个部落。

但因为一直无法消灭它的主要力量,所以只能任其出尔反尔,拖来拖去拖成了心腹之患。

通天山山势陡峭,只有一条路进出,剩下唯有垂绳下悬崖的方法,也无法搬运重兵。

何况当年已经被张耽用过一次,乌桓部落识破了这个伎俩,在悬崖下派了重兵驻守。

所以这个方法也无法再复制一遍了。

既然不能越过通天山,那么便没有办法消灭乌桓主力,要想削弱他们的力量,只剩下智取这一条途径。

听完张耽的叙述,刘志沉默了。

思索良久,才又问道:“通天山其他的悬崖都无法通过吗?”

张耽很肯定的点点头,“是的,只有一处悬崖比较矮,可以垂绳通过,其余的都非常高大陡峭。”

这么一说,刘志反倒觉得还真有办法攻打乌桓了,用油布造一些简易的降落伞,或者是热气球之类的。

这样便能寻找一处幽深无人的峡谷,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乌桓境内,虽然能进去的人是很多,但足以破坏其防御。

不过设计制造降落伞和热气球,都需要时间,后期的训练也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

想到这里刘志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多谢老将军为我解惑,朕想任命你为谏议大夫,平日里不用上朝公务,只需要做顾问参谋之职。

不知老将军意下如何?”

谏议大夫只是六百石的闲职,掌管顾问,应对、议论之事,并不担什么风险。

而且按照皇帝的意思,他还只是个兼职,张耽哪里敢拒绝,急忙答应下来。

“臣已老迈不堪,若还能为国、为陛下尽绵薄之力,当万死不辞!”

“那就有劳老将军了。”

刘志自然知道他不会推拒,立刻便让他担负起责任。

“张老将军有没有去过辽东辽西之地,对那里的地理环境有何看法?”

“辽东、辽西地域广阔,土壤肥沃,水草十分丰美,只是冬季气候过于严寒,不太适合居住。”

他所说的也是大汉人普遍的看法,主要还是因为东三省的冬季过于漫长,古代没有暖气,当时连棉花也没有,仅靠皮毛和柴火御寒,所以资源上缺乏,养不活大量的人口。

这是由于当时简陋的物质资源所决定的,并非由于他们见识短浅。

张耽是武将,刘志宇也不打算与他讨论开垦种田之类的事情,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陛下的意思莫非是想收回辽东、辽西两地?”

既然已经做了这个谏议大夫,刘志又问得如此明显,再装聋作哑,也不是张耽的性格。

“确实有这个打算,老将军帮我合计合计,如果要攻打辽东和辽西,朕该如何做?”

他对边境的了解仅限于各类文书,不像张耽他们在边境生活多年,对鲜卑族各部落十分了解。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决定战略方针之前,很有必要参考他们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

“鲜卑各部落战力强悍,之所以没有像匈奴一样成为强大的对手,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相互间内斗厉害,没有形成统一的王庭。”

知道刘志想攻打鲜卑族各部落,张耽不敢大意,尽量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都客观地描述出来。

“但最近十几年来,一些小部落已经逐渐的消亡,只剩下数个大部落,暂时相安无事,形成了某种平衡。”

刘志若有所思,频频点头,听得十分的认真,他的诚挚态度也鼓励了张耽,更加卖力的分析起来。

“但老臣认为,投鹿侯部落相比较而言,要比其他部落强大一些,而且这种差距正在逐年增加。

以臣所判断,如此下去不加干涉的话,再过几年,该部落很有可能会统一鲜卑各部,与乌桓成为东西两大强敌。”

“投鹿侯?”

对于鲜卑各部落的首领刘志的了解,仅限于字面上的资料,闻言十分重视。

“老将军,请为我详细讲讲这个投鹿侯到底怎么回事?”

“投鹿侯与其他鲜卑族首领不同,他从小接触汉家文化,曾经请过老师教授经文,少年时还在并州幽州等地,游历求学。

其妻子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