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3章纷争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任之后,就立刻召集各地商贾分头开会。

由于朝廷已经制定了不准过份扩张的命令,因此大的方针是定了下来,关键是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

他一出手,就先解决了最大的难题,成都和襄邑的纷争。

根据两地的特色和地理位置,他给双方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决定,成都以后专卖南线,襄邑专卖中线,彼此各不相干。

生意好坏就靠各人的本事了。

南线有哀牢、身毒、天竺、天霜等国家,终点是安息国,而中线有康居、天霜、波斯、日南和罗马等国家。

两条路线不仅符合他们的商业诉求,在地理位置上也比较方便,因此双方都比较服气。

接着,他又制定了严格的对外贸易标准,为了生意长远考虑,必须严格把控质量问题,并为此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这就使得所有商家必须精益求精,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大过了什么都不懂的生手。

也不得不紧缩规模,以制造精品为主,这样无形中就扼制了盲目跟风扩张的脚步。

紧接着,商部又在刘志的授意之下,颁布了各行业的质量标准,并出台了新的法规,严禁不正当竞争行为。

刚开始,许多有后台的商贾,都阳奉阴违,企图蒙混过关,但白震查明证据之后,直接上奏皇帝,解除了几位跳得最凶的商家出口资格。

这一招杀一儆百十分有效,开玩笑,这等于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一时间各地商贾风声鹤唳,个个都变得乖巧多了。

不过白震为人圆滑,他曾经身为商人,自然明白如此做会与对方结下生死仇恨。

因此过了段日子,又以初犯为理由,将他们的处罚改为一年之期。

那几家本就证据确凿,如今从绝望突然变成了小惩大诫,反过来还千恩万谢的,仿佛劫后余生一般。

他们都是大家族中的子弟,没有走仕途的本事,就只能替家族经商来创造财富。

若是连累了家族生意,恐怕被赶出去的可能性都很大。

至此之后,这些人都老实多了,大汉的各行各业就开始有序地发展起来。

眼看着一切都上了正轨,刘志也十分欣慰,随着朝廷制度日渐完善,他的琐事反而没以前多了。

现在,朝廷上下各司其职,不再有从前那般混乱不堪的现象,一般非大事不会再送到他的案头来。

而小事情,他只是偶尔调阅一下,做到心里有数就好。

至于那些什么例行公事般无营养的奏疏,现在刘志通通都免掉了,纯粹就是占用公共资源,一点实际作用都没有。

变得轻松起来的刘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技改革上面去了,基于此次他也看到了大汉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短板。

对于系统化的科学种田方法,一直都在探索之中,除了各大皇庄,许多官田也被他利用起来,当成了试验田。

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渐渐寻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产量方法,并且培养出一批比较专业的农业生产人员。

当年发布的,曾经给大汉的农业技术革新,带来了许多希望,但现在看来,仍有许多疏漏之处。

根据这几年的经验,刘志要求有关部门,与这些专业人士一起重新修订了本书。

查漏补缺,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不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

在这次的重新修订版本之中,增加了水稻种植技术的比例,并首次将比较节省人力的抛秧法明文写了进去。

东汉时期水稻已经成为南方产粮区的最主要作物,但在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风潮之下,水稻甚至没有被列入传统的五谷之中。

因此刘志才在中为水稻正名,与北方的小麦大豆一起,并列为大汉最主要的基础作物之一。

只有给予它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更长远的发展起来。

除此之外棉花的种植技术,也正式写进了之中,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品种还需要得到改善,棉花的重视程度和种植规模都远远不够。

上次邓演出使西域,刘志便曾经交给他一个秘密任务,到天竺和身毒等地,寻找长绒棉的种子,并尽可能多的带回洛阳来。

邓演也不负使命,真的为他带来了许多当地的长绒棉籽,刘志已经将它种植在自己的庄园之中。

准备与之前的短绒棉一起进行杂交育种,优中选优培养出自己的优质品种来。

如今大汉各处风起云涌,竞相发展丝织业,这个行业规模稳定下来之后,再发展棉纺织业,刚好将两者完美错开了。

自从刘志改革了曲辕犁,并将风车、板桶、提水车等等后世器械提前发明出来,农业器械方面已经比之前先进了许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

可惜杂交水稻和小麦等等实验,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否则直接可以改变极度落后的产量,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