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王也走得差不多了,刘硕在庆典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返回了属地。
唯有渤海王刘悝,每次来了京城,都会拖拖拉拉舍不得离开,仗着郾太后的偏爱,打算又留到明年春天再动身。
这年冬天,朝中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先是内府总管房植病倒了,刘志赐他东乡侯,又赏赐了些田地财物,准他回乡养老。
接任他的人选,正是荀爽,这也早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紧接着,秘书省大学士尹颂告老还乡,由陈蕃继任,这些年来他在朝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更成为一品大员,国之栋梁。
没多久,太傅马融亦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他也确实年事已高,临走前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郑玄,出任太子太傅。
而太傅一职就此空悬,刘志没有委派任何人继任。
高密郑玄今年三十六岁,一生的遭遇亦十分的传奇。
他虽然出身世家,但其出生之时家族便已经败落,从小便在乡间务农,家境贫寒。
其从小学习书数,在算学上展露出无与伦比的超人天赋。
郑玄十六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被称之为神童。
因家境困苦,迫于生计,在十八岁那年,他不得不出仕,充任乡啬夫之职。
郑玄在任上勤勤恳恳,抚恤孤苦,甚得乡里的好评,不久便晋级而成为乡佐。
但他不愿为吏以谋生,一心向往研究学术。
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刻苦学习,每逢休假日也不回家,而到学校中向先生请教各种学术问题。
郑玄的父亲对此极为反对,一再督责和训斥,但他仍不改初衷。
到二十一岁时,已经博览群书,不但具有深厚的经学功底,并精于历数图纬之学,兼精算术。
当时杜密任太山太守,到高密县巡视时见到了郑玄,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把他升调到郡里为吏录。
郑玄到了北海郡不久,便辞去吏职,入太学授业。
他的老师第五元先,是当时京兆平陵大姓,曾任兖州刺史,是位很有学问的经学博士。
郑玄从师第五元先,先后学了经学和算学,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诗书。
还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
在此期间,他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州,遍访名儒,转益多师。
郑玄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匆忙而充实地过去了。
到了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
他的学问在关东已经可以说首屈一指、无出其右者了。
当他感到关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便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乡,千里迢迢入京师,拜太傅马融为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