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8章大汉的骄傲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凭着自己的实力,证明了有与他们平起平坐的资格。

尽管他出生平民之家,比其他人在仕途上走得更艰难些,但由于他才学出众,得到了当时很多名士的肯定。

所以无形中将他的社会地位大大抬高了,从而让人忽略了他的出身。

而陈寔的六个儿子也大多学业有成,长子陈纪,次子陈政,四子陈湛都相继以科举入仕途。

陈纪现在于中书省任侍郎,陈政在江南某地出任县令,而陈湛则入了翰林院。

其第三子陈洽留在家中侍奉母亲,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据说其文才也不输于几个兄弟,只是志不在此。

剩下的两个儿子是陈寔的继室荀氏所生,一名陈群,一名陈忠,都未成年,听说也是天资聪颖。

将来只怕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在大汉陈氏满门与荀氏有得一拼,都是父子两代个个出色,只不过荀氏是世家,祖上便声明显赫。

不像陈寔,从他开始才发达起来的,而且还是大器晚成,在底蕴上要差了许多。

不过他的经历仍然十分典型,毕竟在此之前,很难有平民出身的儒生,能做到如他这般境地的。

这也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寒门子弟和平民学子,至少陈寔的经历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最近的几次科举考试中,平民子弟所占的份额明显有所提高,而寒门子弟的数量,更是渐渐直追世家子弟。

虽然在总的基数上,寒门子弟还是比不上世家子弟,但架不住寒门子弟录取率更高一些。

因此拉近了最后的差距,如今在基层官员里面,寒门子弟早已成为常态,就连平民子弟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

十多年的教育发展,部分天资聪颖的寒门子弟,趁机抓住了机会,使得整个阶层都呈现出迅速崛起的形态。

现在,各个县级单位都修建了大型的学校,主要就是面向寒门子弟和平民的。

尤其是平民子弟,只要能够考上学校且成绩优秀,便由官府补贴给奖学金,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

而且由于书本昂贵,每个学校都会对平民子弟进行教材租借,这样比购买要便宜得多。

勤快点的话,自己还可以花时间慢慢抄录下来,能够节省一大笔资金。

不过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的平民子弟还是没有机会读书,但全国各地都开办有手工艺教授学校,还有指导怎么种田的培训机构。

因此大汉人的素质水平,这些年提高得很快,年轻人基本上都会简单的算数,认识一些普通的汉字。

当然整个大汉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很长的路来走,现在最主要的是把这种风气提高起来。

这个八月,终于从边境传来了好消息,皇甫规和段颎,以及全旭三人,大破远东,彻底歼灭的匈奴余孽。

将广阔的土地纳入了大汉帝国的版图,使得疆域再次得到了扩充。

不过此次战役可谓是一波三折,匈奴人勇猛如饿狼,在被逼急了的情况下,也会做垂死挣扎。

段颎由于急着洗刷名誉,不惜孤军深入,结果进了对方的埋伏圈,差点被人给包了饺子。

幸好皇甫规及时预判,派遣全旭前去营救,三面夹击实现了反包围,最终反而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哪怕大获全胜,段颎依然十分惭愧,随着远方捷报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他的请罪书。

在请罪书中,他称自己这些年来自高自大,有些忘乎所以了,此次若不是皇甫规的战略预判精准,他可能就回不来了。

若真的全军覆没,那受损的不光是他和先锋军的性命,更是大汉的荣耀和威名。

因此他自请夺去镇西将军一职,解甲归田。

刘志看了沉吟半响,将这封信给压了下来,对外公布战报的时候,只说是两位将军事先商量好的引诱计策,从而替他把罪过隐瞒了下来。

不是他徇私枉法,毕竟段颎的实力摆在那里,并不能因为一次战役的失败就否定他的能力。

所谓将军百战声名裂,当年武帝时期的名将李陵,一生战绩显赫,却因为最后一战的失败,身败名裂。

甚至被抄家灭族,可谓是下场悲惨,此后一千多年,不断地有人为这位名将叫屈,认为他是史上最不值得的将军之一。

而且目前边境上的将领,能够镇压一方,又能让他放心的,也确实没有几个。

因为此事将段颎削职,一时之间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接任。

所以刘志不希望,像李陵这样的悲剧在自己手上重演一遍。

为了安抚,刘志还特意给他回了一封亲笔信,并称他此次他功过相抵,不罚不赏。

镇西将军皇甫规身为主帅,被刘志加勋爵为一等县侯,可世袭三代。

如今大汉的爵位划分越来越严格,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