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经过这一场动荡,他也开始重视立储的问题了。
太史公曾云:皇太子乃国之根本,以前他不屑一顾,认为自己可以完全地掌控这个国家。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两汉皇权更迭太快,导致臣子们心中都没有安全感。
而皇太子,则是朝廷安全过渡的保证,没有皇储,就意味着动乱不安。
当时他病危,以为自己难以挺过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刘瑾。
舍弃刘维的道理很简单,经过这两年参与朝政,证明了他的确难以担当大任。
至于次子刘震,生性老实沉默,在学习上也很平常,做事毫无魄力。
何况当年他的母族造反,被刘志诛杀殆尽,如果将来刘震上位,会不会趁机进行清算,还很难说。
所以刘震也不适合当皇帝,是可以肯定的事情了。
再就是双胞胎兄弟刘瑾和刘瑜,他们都是皇后嫡子,但刘志之所以想选择刘瑾,并不是因为他是嫡长子的缘故。
而是从性格方面分析的。
两兄弟之中,无疑弟弟刘瑜更聪明,性格也更跳脱,从小就是个好奇宝宝。
虽然才十一岁,哦,转过年该算作十二岁了,但刘瑜的学业非常突出。
与自己的弟弟相比,刘瑾的性格显然要老成一些,小小年纪做事便很有担当。
而且他行事作风比较合刘志的心意,既不会过份谨慎,又不会过于冲动。
而刘瑜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任性了一些,这也是所有天资聪颖孩子的通病。
越是聪明过人的孩子,就越是容易自以为是。
对于一名皇帝而言,自以为是,是个非常致命的缺陷,有此缺点,他越聪明,对于国家的破坏力也就越大。
因此危急关头,刘志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瑾。
不过此事倒用不着太着急,等他回到京师之后,再着手册封也不迟。
至于邓演自请降罪的事情,他刘志还没到忌惮他的地步,不过既然看他诚惶诚恐,为了让他安心,刘志选择了让他功过两抵。
既不奖励,也不惩罚。
邓演再三拜谢皇帝,准备等到刘志启程出发去京师的时候,他也告辞去往南洋。
刘志对他的决定没有表示意见,他知道邓演希望此事尽快冷下去。
一番笔墨长谈之后,刘志感觉自己写字也越来越顺手,看来不久之后,就能恢复往日的灵活。
只是这长期不能说话,作为帝王如何能行,还得想点办法治疗才好。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