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军将军为前线指挥官,以117团、炮1团最后一次步炮协同攻击,失利。
到7月初第8军接防为止,攻下了日军竹子坡、腊勐街、阴登山几个支撑点,71军第28师、第6军新39师117团伤亡近1700人(士兵阵亡805人,伤763人;军官阵亡50人,伤108人),毙伤日军596人。
1944年6月30日,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于是命令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担任松山攻击,命令第8军军长何绍周将军接替71军军长钟彬,完成指挥权交接。7月1日,何绍周军长抵达。怒江简易桥修......
第651章远征军喋血松山(第3/6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复通车。第6军新39师117团转调龙陵。
何绍周军长摆手说:“简单点,把大致情况说清楚就行。多说了,会让人感觉我们在责怪钟军长指挥打仗不行一样。”
李弥将军大声说是后,继续说:
二战松山,时间是1944年7月2日-7月6日,荣3团第1、2营主攻松山子高地没有成功,但占领北侧阵地。何军长召开营以作战会议作出决定,由直攻改为从滚龙坡侧击。
何绍周军长让李弥将军暂停,详细说明改由滚坡侧击的的理由。松山子高地日军火力非常强大暗堡密布,火力构建成严密体系,强攻不仅攻不动,而且极易造成重大伤亡。
李弥继续说:
三战松山,时间为1944年7月7日-7月11日,主力为第82师246团、荣3团主力、荣2团第3营。
第82师246团、荣3团主力、荣2团第3营进攻滚龙坡、大垭口、子高地未果,第8军103师准备向滚龙坡日军攻击。何军长在前线召集师团长会议。改进战术,指出不能仅以占领制高点为目标,须攻克堡垒,全歼守敌。具体方法是采取限制目标攻击法,逐步攻略,避免一举突贯。以占领高地棱线为满足,绝对禁止突下反斜面,以免被袭。以有力之兵占领敌工事,逐步严密肃敌。必以炮火先行破坏敌堡。进攻重点仍是滚龙坡,再逐步推进。第8军103师307团奉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命令,由汽车运抵腊孟街。
7月10日,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调71军山炮第1连赴平戛,何军长请示暂缓,未得允许
第8军向第11兵站分站借到步机枪弹2万发、炮弹1379颗。
四战松山,时间为1944年7月12日-7月19日,主......
第651章远征军喋血松山(第4/6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力为103师307团,82师246团,荣3团、荣2团第3营。攻击滚龙坡、大垭口、子高地未果。7月14日,何军长电告炮兵调整战术,改区域性轰炸为限制目标,精度射击,定点破坏。至此确立对敌阵地“先行软化,再行攻略”方针。
在真实历史,中国远征军新编第8军攻打松山总共发动了十次大规模战役,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才取得松山攻坚战伟大胜利。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滇缅公路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送大批部队和装备、物资及重炮兵源源通过了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松山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此次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意义十分重大。
张君浩听李弥将军介绍了详细战况后,眉头不由紧紧皱着,何绍周军长和李弥副军长两人的战术安排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动用如此强大兵力,按理说,松山这根硬骨头是能啃得下来的啊!
问题出在哪里?
张君浩看李弥将军,小声说:“我没有发现你们的战术安排有任何问题,只是您讲了这么多,却没有告诉我,松山到底有多少日军,日军防御工事有多少个,是如何建设的。”
李弥将军看何绍周军长,何绍周军长重重叹气说:“日军主堡内有重机枪,子堡及侧射堡内有轻机枪,交通壕内有步枪、枪榴弹、掷弹筒,主堡后有迫击炮。近距离......
第651章远征军喋血松山(第5/6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用冲锋枪、手榴弹。使用各种直射、曲射兵器,在阵地前编成浓密火网。我部接近日军堡垒非常困难。阵地前有铁丝网1-3道,鹿砦1-2道,敷设地雷及陷阱。阵地内附设有水管及照明设备。防守松山的日军,利用地形,有计划的编成阵地,利用高大木材,构筑坚固工事。使各个据点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其强固程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