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赤军首领  旷世风云录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遇贤转头一指尸体摆放处道。

“施主指的可是“悍匪”的蒋盾和“恶娇娘”凤翠环这两位,贫僧之前已经猜到,只是有待证实。”

“没错,他们乃是我麾下先锋小组人物,本应在昨晚回去复命,却一直没有出现,我觉得事有异常,才亲自前来察看,没想到他们已经惨遭毒手。大师可有凶手的线索?”

“阿弥陀佛!现场留下线索太少,还未有头绪,贫僧有一事不明,还望施主释疑,赤军先锋小组为何会在太平古观内出现?施主又是指派他们前来查证何事?”

“空法和尚,你不嫌管得太多了吗?我赤军之事,为何要告知于你。”李台似乎怕张遇贤说出原因,忙抢先叱喝道。

“住口,休要对大师无礼。”见李台又出言不逊,张遇贤不由眉头一皱,大声喝道。

旁边的王祈安对李台并无好感,隐隐觉得他表里不一,对张遇贤的服从和恭敬只是表面如此,虽然屡被呵斥,却不见收敛,似乎并不惧怕张遇贤。

张遇贤略作沉吟后又道:“本王行事但求光明磊落,况且我修习的本是佛门正宗功法,与大师可谓一脉同源,单凭此点,我就不愿拿谎言搪塞于你。”张遇贤幼时得遇奇人,传他佛门心法,并嘱他要礼敬同门,因此他出道后号称“转世罗汉”,自视为佛门一脉,因此才对空法一直态度恭敬。

“前日,我军收到密报,说近日江湖传言,昔日道家第一人葛洪的道家武学秘籍《抱朴子》重现江湖,数百年来,该书之所以在冲虚观寻不到踪迹,是因为一直藏在太平观中。据说是道观专责采购日常物资的道士,趁下山入镇之机,跑去找了秀香楼的红阿姑,在酒酣情热的时候无意间说漏了嘴。”

“虽然传言有理有据,但我自幼在博罗长大,对此事自然知之甚详,虽说当年太平古观曾在武林显赫一时,并与稚川仙人颇有渊源,但近百年来此观早已淡出中原武林视野。古观上下包括玄一观主在内,均潜心向道,不习武功,也从不曾听闻他们参与过江湖中事。如果真如传言所说,观内藏有《抱朴子》一书,面对如此深奥武功,观内弟子焉能皆不为所动,百年来无人修习。”

“我本不相信这些传言,只是收到密报时,刚好人在左近,于是便派出了两名属下过来查清传言因何而起。只是没想到他们在此地会遇此变故,目前看来此事大不简单。我这麾下二人手底下并不弱,但连对手一招都挡不了,可见凶手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出手狠辣无情,不留余地。究竟何人有此能耐呢?”说得最后几句,他似乎在询问空法又似乎在自言自语,心中暗自揣测。

“另外几具尸体,有三人衣饰一样,且衣襟处均绣有龙形图案,应是某一个帮派的徽记。其他两人,如属下猜估无差,应该是岭南帮的人,有一人乃他们二当家的心腹手下,曾经有一面之缘,打过交道。”僧景全此时看过尸体后,将最新发现顺口说出来。

“岭南帮?听说新一代帮主梁烽跟其父亲的沉稳保守完全不同,极具野心,仗着势大,在兴王府一带蛮横得很,这两年变本加厉,伐异党同,一些不听话的帮派要么被剿要么被并,搞得岭南武林风声鹤唳。”空法眉头微皱道。

“我们收到消息,岭南帮之所以敢如此张扬跋扈,全因为暗中搭上了韶王刘洪雅,倚为靠山。”僧景全补充道。

“哼。他们刘家之人,个个残忍暴虐,刻薄寡情,各存野心,枉顾人伦道德,兄弟阋墙是早晚的事情,我看朝堂之上他们也坐不了多久了。”张遇贤听到刘洪雅之名,脸现鄙夷之色,语言不由变得毫不客气。

他转身又扫了一眼停尸的位置,口中说道:

“我军中将士不能由他暴尸荒野,景全、李台你二人将蒋盾和凤翠环两人尸体带走,找个地方安葬。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今日之事,我迟早会查清楚,杀人偿命,这笔账我先记下了。”

“属下遵命”僧景全和李台回应道。

“我等还有要事,先行告辞了,异日有机会,再上上元寺请益。”张遇贤接着拱手向空法大师告辞道,然后径自转身朝来时方向离开。李台和僧景全各挟着一条尸体,快速跟随而去,孟轲等官差虽然想出言阻止他们带走尸体,但自知敌不过对方,也就只好作罢。

见对方去远之后,孟轲问道:“师叔,刚刚为何不告诉他我们发现的结果呢?”

“人心难测,赤军之人本非易于之辈,他们要是知道此事跟文定王府有关,难保不会打草惊蛇,那样我们的计划就难以实施了。”空法解释道。

“据说赤军已经在虔州建立了行宫,南吴和大汉恐他们势力坐大,难以控制,已经准备联合对付他们,如此紧张关键的时刻,他们的首领却突然在这里出现?听其语气也并非因为古观的事情而来,那到底有什么事竟能比留在虔州坐镇更重要?”孟轲疑惑道。

“此事越趋复杂,如果张遇贤等人言语属实,不论传言真假,都将使原本动荡不安的局势火上浇油,更加纷乱难休,可怜无辜百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