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懊恼不已不再多说。
众人一路快马只是大半晌便是赶回了领地。
回到领地,南风不待歇息,便寻到杨山问其最近领地内可有何大事以及需要自己处理的事务。
杨山拱拱手道:“回主公,目前领地发展有条不紊,主公离开期间也未曾发生何事,另外这段时间投奔流民中有不少生活人才,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有一名大师级造船师名为贺澜,还有一位大师级制瓷师袁宜,目前袁宜还未曾安排,贺澜则被属下安排往船坞,贺澜昨日传回消息称再有三日,艨艟便可下水。”
南风闻言大喜,大师级人才,放眼整个大汉天下也是数量稀少,没想到一来就来俩,这怎能让南风不喜出望外呢。
“走,杨老且陪某去船坞看看那贺澜。”南风激动地说道。
说完便当先一步向着船坞方向走去。
身后杨山笑着摇了摇头,主公这浑身干劲还真是让人有些吃不消啊,当即也是急步追赶南风。
进到船坞内部,就看到里面众多工匠皆是热火朝天的劳作着,木工正在将船体所需要的板材一块块加工出来,铁匠也是挥舞着铁锤叮叮当当的敲打着零件,还有几人正围着一副龙骨架不停地指指点点,来回走动,为首一人不时挥动着手中的炭笔,在龙骨上划着横七竖的线条,脸上汗水和着灰尘,身后杨山指着那人说道:“主公,那人就是贺澜。”
“嗯。”随即南风便向贺澜等人走去。
众人看是主公来了,便道:“属下参见主公。”
听到身后声音,贺澜才转过身,看到杨山陪着一人一同前来,便放下手中炭笔,向杨山躬身道:“属下见过镇长大人。”
杨山笑眯眯地说道:“错了,贺澜,这位才是我们的镇长大人,还不见过主公。”
随即一指身前南风。
贺澜随即略带惶恐的又向南风施了一礼:“属下贺澜参见主公。”
南风听出贺澜口中惶恐之意,说道:“你我第一次谋面,不知者无罪。”
紧接着又连声问道:“贺澜,我且问你,这艨艟你可有把握打造出来?”
贺澜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对南风说道:“主公放心,造船一道属下无须吹嘘,三日之内,艨艟必然可下水试船。”
南风看着贺澜自信的神采,心中大定,拍了拍贺澜的肩膀高声说道:“好,若三日内艨艟能建造成功,以后这船坞制造一事便交由你负责,另外某还重重有赏。”
贺澜闻言大喜:“属下多谢主公,定然不负主公所望。”
南风看了看艨艟建造进程,又对众人一番勉励之后,这才同杨山从船坞离开。
二人离开船坞便径直去往袁宜住处,路上对杨山一番询问之下,南风也是初步了解到目前东汉瓷器制造水平以及发展。
东汉中晚期,瓷器烧制从原始瓷的蹒跚学步,到东汉时期的南青北白,瓷器烧制水平也是逐步成熟,并且伴随着制瓷技术的播撒张扬,一个颇具规模的瓷窑体系迅捷在宁绍地区形成,其伟岸雄风一直接续到北宋,它就是人们普遍所称的越窑。
南风看着眼前精壮的汉子问道:“袁宜,若由你主持一方窑口,你可能为某烧制出精美瓷器供领地使用且批量生产外销?”
袁宜信心满满道:“主公无需担忧,非某自夸,某烧制瓷器少有失败,尤擅青瓷,胎质细腻,釉色青绿泽润,胎釉结合致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征了。”
南风闻言道:“好,某便许你一座瓷窑,等你为某烧制精美瓷器。”
袁宜闻言大喜,对着南风就是一阵感激。
袁宜这个人,在三国史上也是确有其人,只是知者甚少。
袁宜,会稽郡上虞人,吴国制瓷名匠。
1945年,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赵士岗发现吴赵士冈墓,出土的青瓷虎子,器身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字。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款识,十三个字,集纪年、烧制地点和窑工姓名为一体,是当时存在瓷业“官窑”的重要依据。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四个年号,赤乌十四年是公元251年。由此可见,师袁宜,是三国时期吴国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市人,制瓷名匠。
接连接待两个大师级人物后,南风又想起章安县临行前吾粲建议自己前往韩说处求取表字,不由感叹,大师级人物便如此难得,宗师级人才何处可觅啊。
也是南风不知足,别说大师级人才,其他玩家领地捧着个高级人才都当宝贝,南风居然已经在心里打死了宗师级人才的主意,真是人心不足啊。
一边想一边走,不觉间已经是到了书院山脚,每一次望向南风书院,都能感受到其大气恢宏之下的浓浓书院气息。
不做多想,南风便迈步而去登上阶梯,到了书院,看到一群孩童正在启蒙先生的教导下跟着诵读《急救篇。
童声稚嫩,齐声诵读听着更是极为舒服,不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