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  大流寇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川。

刘文秀围重庆已经两个多月,却迟迟不能克之。

重庆此地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之处,三面临江,乃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山城。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领西军入川时,初时也拿重庆城没有办法,后李定国用棺材火药法炸开重庆通远门附近的城墙,西军这才一举攻克重庆,斩杀明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抚陈士奇等明朝官员,此役也奠定了大西于四川建国的基础。

张献忠决意出川抗清后,只留将领刘廷举带很少人驻守重庆,结果重庆很快被卷土重来的明将曾英收复。

由于曾英同四川巡抚马乾关系紧密,因而与“空降”的四川总督王应熊关系极差,故在顺军大举从汉中攻入保宁,迅速击溃当地明军并兵临重庆时,王应熊身为四川总督未能第一时间做出援救重庆的决策,导致兵力不及顺军的曾英被顺军围在了重庆城。

最初,曾英部将于大海主张放弃重庆,诱顺军进入川中再行决战。曾英却认为重庆乃要害地,绝不可失,遂坚守此地并向四川巡抚马乾求救。

四月份的时候,四川巡抚马乾召集四川各处明军将领在成都军议,共商应对顺军入川之事。

由于马乾于四川威望极高,深得人心,所以川中明军各家山头几乎都参加这次军议。

明军正规军方面,有盘踞在遂宁的总兵李孝有盘踞在遵义的总兵王祥有盘踞在泸州的副将杨展另外还有黎州的曹勋、夔州的谭宏、谭诣,巫山刘体仁、胡道明,梁山姚玉麟等人。

这些明军将领大多都是西军的手下败将,原本皆是朝不保夕,结果因为西军出川抗清重新活跃起来,成为四川明军的主要力量。

除明军正规军外,马乾又请了施州王光兴、王友进、扈九思,及樊一蘅、范文光、刘道贞、袁韬等摇黄土贼来参加军议。

在此之前,马乾为了巩固巡抚地位,更好的架空四川总督王应熊,对摇黄土贼不吝官职封赏,使得这帮盘踞地方的土贼摇身一变都成了官军。

不过据说去年的时候顺军方面也曾派人联络摇黄土贼,许以他们高官厚禄,内中有没有人被顺军秘密拉拢却是未知。

由于无兵无权,四川总督王应熊的总督行辕并没有设在成都,而是设在了嘉定,大概一是怕在成都受马乾的排挤,二是想在嘉定那边拉拢一些地方土司为己所用吧。

马乾以举人出身官至四川巡抚,可不是如太平年间地方官一般从小做起,一步步升迁而来,完全是靠着与农民军作战积攒出的功绩和威望才成为封疆,因此才能很强,并且对时局判断也极其准确。

其能将一盘散沙的四川各大军头及土贼聚合一起,便知这位四川巡抚的能力远甚那位总督。

会议上四川各方力量对援救重庆,拒敌于“国门”之外达成了一致,都认为不能让顺军攻占重庆,否则顺军必定会水陆发军攻打成都,再现张献忠当年夺取成都旧事。

远在石柱的秦良玉也派使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向马乾表示若有需要,她愿再率石柱子弟同贼兵一较高下。

石柱兵战力颇强,天启年间曾与浙兵一同打过浑河之战,后来又一直同张献忠作战,虽说秦良玉的兄弟子侄大都为国捐躯,但石柱兵精华仍在,若能参加援救重庆之战,当能提高官军胜算。

然而马乾考虑秦良玉毕竟七十古稀老人,此等年纪如何能忍心让这位老将再上沙场,便拒绝秦良玉重新披挂的请求。

经过两天讨论及私下协调,或许以钱粮,或许以地盘,或许以官爵,马乾总算确定了援救方案。

该方案以总兵李孝部两万人、王祥部三万人、杨展部两万余为主力,其余各家又分三路,实际动员兵力十四万,号三十万大军救援重庆。

明军自合州方向向重庆出发,精兵出佛图关陆路,主力沿合州水道水路,欲水陆夹击围攻重庆的顺军刘文秀部。

探知明军大举来援,刘文秀却不惧怕,因为在他眼里那帮明将不过是手下败将而矣。

但刘文秀并不轻敌,其第十二军是以原西军精锐为主改编而成,将领多半都有过平川经验,因此无论是地形还是人文,顺军方面其实了解的并不比明军差。

仔细听取细作探得情报后,刘文秀最终决定让李来亨率一支兵马抵御自佛图关陆路而来的明军杨展部,又命贺兰、武大定率汉中兵抵御水路而来的明军。

命张元利、窦名望等原西军将领率两万人监视重庆城中的曾英部,刘文秀则领轻骑三千绕道迂回,从壁山、永川方向疾奔两百余里地,从明军后方发起奇袭,于亭溪大败明军李孝部。

总兵李孝被刘文秀阵斩,余部大溃。

王祥闻李孝大败,不敢出战,慌忙撤兵至綦江。杨展一路成了孤军,但没有被吓退,反而同阻击他的顺军李来亨部在佛图关展开激烈厮杀。

此战甚是激烈,顺明两方彼此互不退让,从上午一直厮杀到傍晚方才收兵,两方兵员折损都很大。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