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章 世间再无曹操  晚明之我若为皇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皇帝将治理鼠疫的事情交代下去后,鉴于他的龙威,各部衙门很快的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

首先是温体仁以内阁的名义,给发生疫情的地方官员发了急报,要求他们将当地的郎中集中起来,并同时开始购置药材。

工部的毕懋康回去后,拿着崇祯皇帝画的口罩图纸琢磨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大明第一副口罩诞生。

口罩整体呈黑色,这是为了避讳白布在疫区可能造成的影响,为了稳妥起见,大明制的口罩分为四层,内里为三层纱布,外层再加一层丝绸。

外层本来可以选用造价更低的麻布,但根据崇祯皇帝的说法,那瘟疫既然可以被吸入口中,肯定得选择纹理更细密的材料,最后经过取舍毕懋康只得选用了棉丝的结构。

崇祯皇帝试戴了毕懋康的样品,这口罩厚的有点过分,戴在脸上呼吸不是很顺畅,虽然不如后世的过滤效果好,但一定的防御效果肯定还是有的,算是差强人意。

还有就是系带用的是没有弹性的细麻绳,勒的时间久了肯定会很不输入,不过这就不是崇祯皇帝要考虑的了,这时候的人对舒适度要求没那么高,舒适度可以暂时忽略。

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肯定后,毕懋康立即安排工部的裁缝匠人连夜赶制,崇祯皇帝下的任务不可谓不重,十天时间,第一批口罩五千副务必交付。

洪承畴经过与太医院的商议,考虑到皇宫的需要,最终除了两位年纪最大的太医留在京城外,其余八名太医全部随洪承畴赶赴疫区。

洪承畴虽然寡言少语,但却对转了性子的崇祯皇帝有着莫名的信任,虽然不知道疫区现在什么情况,但见崇祯皇帝如此凝重,就不动声色的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府上的王管家。

只说是倘若他出了意外,将此信交给他夫人,王管家在洪承畴府上呆了好些年,料定此去定然凶险至极,洪承畴虽然没有明说,但这摆明了就是遗书啊!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十天就过去了,在毕懋康的紧赶慢赶之下,五千副口罩如期交于洪承畴手中。

三月二十,洪承畴带着崇祯皇帝的旨意和期望,以及包括太医、京城名医在内的二十多人,向疫区进发。

……

几天后,秦兵押送的流寇降兵终于抵达京城,杨嗣昌在看到京城巍峨的城墙时,激动的不能自己。

杨嗣昌瘦了,这几个月他一直过着颠沛流离、提心吊胆的生活,说不怕死那是假的,人命只有一条,再加上身边全是杀人不眨眼的流寇,睡觉时他都恨不得睁一只眼。

从内阁大臣到赈灾特使,再到流寇俘虏、俘虏流寇,才小半年时间杨嗣昌就好像过了好几年,不过好在是熬过去了。

只是到了京城脚下,杨嗣昌却突然生出一种近乡情怯的羞愧,说一千道一万,崇祯皇帝交代的差事他没办好,想起离开京城前信誓旦旦的保证,杨嗣昌羞愧难当。

同样心情复杂的还有随军的李自成,他是万万没有想到,征战七年最后竟然以这种方式带着自己的部下来到京城。

流寇俘虏中除了有李自成部的三千人外,还有曹操部的两千余人,以及高杰的两千来人、张献忠残部一千来人,合计一万,负责押送的秦兵则也有六千人。

这些流寇俘虏士气低落到极点,以至于秦兵除了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盔甲外,连绳索都没用,李自成等一应流寇将官则单独被秦兵押送。

李自成也瘦了,胡子拉碴的不知道多久没有整理,此时的他身着一身黑色布衣,腰间再无佩剑,胯下所骑的也不再是骏马,而是一头骡子,就这还是优待。

他不知道崇祯皇帝会如何处置他,倘若不是为了那些誓死跟随他的弟兄,他绝不会投降,投降和招抚不一样,作为流寇首领,进了京城还能不能出来,只有天知道。

“老李,莫胡思乱想了,咱看着问题不大,要杀咱们的话,在陕西时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跟他走在一起的罗汝才倒是看得开,笑着安慰道。

以前他们之所以用诨名,就是担心有一天族人遭到朝廷清算,现如今他们成了俘虏,那些诨名自然就不重要了,世间再无曹操,也再无闯将。

“你倒是瞧的开,咱们几个人里,高大哥太过敦厚,咱就觉得跟你还能说得来,唉,想想这几年咱们闹的阵仗,就是皇帝老子杀了咱,其实也不算冤,咱就是觉得心里堵得慌。”李自成苦笑着回道。

说起来也挺可笑的,他起义的原因是因为女人,起义失败竟也是因为女人。

想想这八年来,起义军从草台班子到逐渐壮大,再想起那些曾经一起把酒言欢的各路首领,横天王、顺天王、扫地王、过天星、闯塌天、不沾泥,还有同样惨死于孙传庭手中的高迎祥、张献忠。

可是一切都过去了,如今的十三家,还健在的竟然只剩下他和曹操。

李自成并不怕死,怕死的人也不会去造反,但他更害怕的是以后。

天下皆知他李自成造反,死在他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