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1、给老赵悄悄安排下(二合一)  五代河山风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后两天,史从云借这个人心惶惶的时机,仗着老爹余威,将三百多名老部队的亲兵安插到各都各营中去。

至此,内殿直成为被他彻底掌控的一支军队。

......

禁军整肃从高到低,从内到外,所以作为巡视皇城,天子亲军的内殿直最先下手,之后还在继续。

历经一个多月,到十月中旬,禁军内部整肃基本完毕,史彦超奔走大梁城内外,各军营地之间,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只有晚上才会回家。

一个月下来,禁军各军加起来总共剔除六千多老弱士兵。

这些人中大多数被安排到后勤位置上去,比如各军厮养卒和辅兵。也有实在不堪的直接发点安家钱然后赶走。

两司之间的士兵也进行一些平衡。

兵多将广的侍卫司调一部分老兵强将到殿前司。之后史彦超还主理招揽天下勇猛之士,补充到殿前司诸军,让原本人少的殿前司做到基本与侍卫司相当。

......

内殿直作为扈从天子的一军,也是天家门面,枢密院相公要求必须增到满编。

于是从其他军又调一些人来。十月十八那天,史从云去校场认人,过来的的大约四百号人,个个孔武有力,人高马大。

领人过来的叫罗彦环,是个三十出头,一米八左右的魁梧汉子,原是被贬的邓州教练使,听说是他的朋友还是上司和仙君郭威有过节而被外放贬职。

听说官家重新启用将领人才,招募天下勇猛之士,于是他又来大梁,被史彦超看重,就让他来内殿直补充了。

罗彦环表现得很积极,性子也直,史从云也觉得这人不错,就让他跟在王仲手下做个都头。

史从云将新人打散,让王仲,邵季,董遵诲带这些人。

因为他们新来,如一张白纸,最没根基关系,最容易成为心腹。

如今的内殿直已让史从云十分满意。

他听说年后要打战,官家想打后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他会不会上战场,所以史从云一刻不曾放松。

关于后蜀,他只听说过花蕊夫人艳名,只听说过“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侮辱性极强的诗句,再多的便没印象了。

......

那些还有几个月,史从云当下想着将能利用的资源用到极致。

史彦超出理整肃禁军,让史从云第一次有了参与大周国家重大事物决策的机会!

以往这类大事,特别是两军司高层人事变化的大事,他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或者别说插嘴,听听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老爹来主理,他近水楼台,就有机会可以谏点“谗言”了。

说到谗言,史从云立马就来精神了!

作为老师,巧舌如簧是基本技能功,这是个两用神技。

之后每天晚上老爹一回来,他就逮住机会和老爹说话,以这种方式来影响国家重大决策。

要说讲道理,老爹那脑子十个也说不过他。

史从云第一件干的事就是和老爹建议,让殿前司铁骑军右厢都指挥使高怀德和龙捷军右厢都指挥使赵弘殷互换一下。

他和史彦超说的理由是两人都是骑兵将领,龙捷和铁骑都是精锐骑兵部队,高怀德和老爹关系太好,应该避嫌,不能全在殿前司。

老爹听了觉得有理,没有立即做出决定,第二天晚上回来就准许了。

其实史从云根本目的是让侍卫司和殿前司都有“自己人”,以高怀德和老爹的交情,他在侍卫司,只要侍卫司有风吹草动都可以打听,这招是和前世的赵匡胤学的。

老赵篡位前,侍卫司、殿前司两大军司都是他的兄弟朋友。

不过这只是第一层,还有第二层。

第二层就是趁机把赵弘殷调到殿前司,赵弘殷是赵匡胤的父亲,要放在眼皮底下放心,若到万不得已,说不定还能从赵弘殷身上找毛病把赵匡胤拉下水。

史从云记得原本高平之战后,赵匡胤没立即成为殿前都虞侯,而是为整肃禁军才加封的。

如今整肃禁军的活被史彦超截取,赵匡胤就不是殿前都虞侯了,而是被任控鹤都虞侯,影响力和权力都降低不少。

史从云并不准备放过老赵,既然不能同道,那就要处处提防,最好能按死!他在心底恶毒的想。

老赵给他的压迫感就太强了,时时刻刻让他心中不得安宁,睡觉都不安稳。

他又向老爹提议将韩令坤与赵匡胤职位互换,理由是韩令坤是带兵强将老将,赵匡胤是从官家宿卫将出身,履历经验不如韩令坤。

要平衡两司实力,应该把老将韩令坤调来殿前司,把赵匡胤调去侍卫司。

老爹没有立即同意,第二天继续出去办事,史从云接连唠叨了好几天,最终史彦超同意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