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9章、旧都复,星落惠陵  蜀臣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务,官府相对应的给予他们一些报酬。

比如对他们一视同仁,不管伙食还是器械以及死伤抚恤等,一概与大汉士卒同。

尚有不管战事胜负如何,官府都要根据他们参战的人数给以赏赐,不止于钱粮,还可以是传授他们更高深的技艺、兴办更多学堂等。

算是半雇佣、半征发的形式罢。

但此番他们如此康慨、竟拼凑出了两万壮士与战,乃是郑璞还给予了他们一个承诺日后大汉若发兵复河套平原,会将半数牧场均分给他们。

此承诺对于他们而言,同样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关中以北,当属河套平原最适于繁衍生息。

且他们都知道,如今占据大半河套平原的南匈奴刘豹、鲜卑拓跋部皆曾与汉军有过冲突,依着汉军“虽远必诛”的血性以及郑璞对刘豹的切齿,双方日后必然会有一战!

是故,他们皆愿意赌一把。

反正都决定出兵了嘛,且都是秋收之后的农闲时节了嘛,为何不多出一点以谋求更大的希望呢?

关中北部四郡良家子踊跃参战的热情,着实令负责安抚关北的张嶷都吃惊了一把。

在原本的计划中,魏延只是让他招北地遗民首领高凯与句就种羌首领滇迷助战、且从其他部落募些勇士凑足五千人,合他本部的玄武军以及刘忠部并为万人,沿着泾水河谷长驱至长安城下,避免逆魏大军溃败后涌入城内负隅顽抗,令长安城难以攻陷而已。

哪料到,竟是多出了那么多!

不过,虽然随征的将士多了必然会加剧粮秣的损耗,但对战事而言终究是好事。

待张嶷将传给魏延后,魏延亦随即调整了部署。

乃是将他们分为两部各万余人,一部随着张嶷南下断逆魏大军后路不变,而刘忠则是长驱入左冯翊,将逆魏屯放的粮秣与辎重尽可能占了。

不然,一旦左冯翊的逆魏守军得悉大军战败,趁机焚毁了邸阁与武库等,会令大汉无有多余资财赏赐这些参战的良家子。

且尽早控制左冯翊还有一个好处:人口。

关中自董卓及其余孽祸乱天常时便已然残破了,人口异常稀疏。

哪怕后来有魏武曹操从汉中、武都郡等地迁徙黎庶以实关中,仍无改地广人稀的局面。

后来,大汉据陇右,逆魏为了在关中屯田养战,故而从冀州迁徙许多黎庶进入,令关中三辅稍微恢复了些许元气而如今逆魏在失了高平城后,便陆续将右扶风与京兆西部以及陇东的黎庶百姓皆迁徙在左冯翊安置。

尤其是逆魏在将河东等郡划入雍州后,任职雍州刺史的陈泰便以陈仓已失、京兆与左冯翊难免会遭到战火波及,已然开始小规模的将黎庶迁徙望关东了。

是故,对于人口稀少的大汉而言,能尽早控制左冯翊乃是上策。

至于如此调度,会让汉军的兵力优势不复,是否会成为决战的不利因素嘛........

魏延对此无有忧虑。

一者,这些四郡良家子毕竟遗落朝廷之外的时日很久了,早就染上了类似于马贼的作风,在没有以军法约束数年之前,是无法做到令行禁止的,亦无法与纪律严明的汉军并肩作战。相反,强行编入行伍,反而会引发混乱、将令难行等弊端。

其次,则是基于人心的考虑。

这些人刚臣服大汉不久、首次被朝廷征发作战,不好将他们用在第一线,以免令他们觉得朝廷乃是将他们当成了消耗品、令他们再次对朝廷离心。

最后,那便是魏延的自信了。

魏延觉得无需他们,仅靠汉军本部就能击败逆魏司马懿十万步骑了!

原本招他们与战,只不过是想让他们给战事胜负分明后锦上添花而已,而并非是雪中送炭、充当战事的胜负手。

而魏延必胜的倚仗,不止于来源于丞相与郑璞的谋画皆然,更因为兵法所云的知彼知己!

然也!

看似声势浩大、兵强马壮的逆魏十万步骑,在魏延眼中,不过是一群插标卖首的土鸡瓦狗罢了!

想破之,易如反掌!

盖因他知道,逆魏的十万步骑的致命破绽所在。

彼逆魏士气与战心尚存的兵马,仅止于五万余雒阳中军,其余的雍凉各部在往昔的战事中早就被汉军击破了胆气、早就不堪一战。

若是有雒阳中军在一线鏖战,将雍凉各部裹挟在后并进,这种劣势不会暴露出来。

然而,一旦汉军将逆魏的雒阳中军皆牵制住了,再以一支精锐直插逆魏阵列的腹心,那么,这些雍凉各部将会惊慌失措、一溃千里!

此亦是为何在司马懿督兵赶来汧水河谷以后,魏延在第一时间尽起本部、以三万五千兵马的劣势兵力前来迎战的缘由。

他要利用逆魏长驱而来、急于求战的心思,诱使司马懿将大部分雒阳中军调拨来迎战他、企图先灭掉他。

而如何剩下的雒阳中军,则是吴班与姜维的职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