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并未仓促行事,当着一干后辈弟子的面,他也不愿不战而退,慎重起见,他祭起“紫金钵”和“锦襕袈裟”,双手持定“青龙禅杖”,周身佛光明灭,一步步踏向澄心殿。金线不断从虚空涌出,割裂万物,俱被“紫金钵”与“锦襕袈裟”挡下,无人驱使,死物终究是死物,法海深吸一口气,探出右手伸向剑柄。
“阳神剑”如临大敌,蓦地拔高寸许,嗡嗡作响,金线聚拢于一处,化作一柄小剑,朝他迎头斩落,其中更是蕴含一丝道痕。法海顿觉头皮发麻,大叫一声,“紫金钵”迎将上去,“锦襕袈裟”随之鼓胀如球,脱袍易位,急退数丈。他退得果决,金剑势如破竹,先击穿“紫金钵”,又破开“锦襕袈裟”,斩了个空,似乎失去了目标,稍作盘旋,化作无数金线,渐次隐没于虚空。法海心底发虚,后背冷汗涔涔,若非他见机快,这一剑落于己身,只怕是凶多吉少。
申元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道行手段比当初交手时更胜一筹,法海长叹一声,自知不敌,朝鲁因循摇了摇头,道:“鲁长老,此剑暗伏杀机,后辈弟子修持不易,莫要白白送死了,还是请诸位掌门主持大局为好。”
鲁因循“嘿”了一声,默默无语,板着脸拂袖而去,心中虽不忿,却也不曾失去理智,只是暗暗埋怨滕上云,为何要蹚这浑水。当初接纳申元邛为三圣宗长老,他就不无腹诽,既然木已成舟,自然不能出尔反尔,迫于压力又主动放弃,在他看来愚不可及,反倒是洛神宗柳宗主从始至终不离不弃,令他颇为赏识。不过鲁因循一向人微言轻,并不能动摇滕上云的决心,干脆不开口,冷眼看他折腾,像睁眼瞎一样,一步步走向断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鲁因循看得十分清楚,那位申观主心狠手辣,栖凡观被佛道二门围攻,他也不来救,反过去一家家掘对方的根基,普济寺与开元宗先后沦陷,敲响了警钟,下一个又会轮到谁?他心里有一杆秤,普济寺开元宗相去不远,再往南就是方寸山灵台寺,要说急,最急的当属灵台寺方丈印禅,只是相隔万里,鞭长莫及,他也开不出口先撤一步。以申元邛的心性手段,方寸山那边……大概早就打起来了吧!
佛道二门诸位掌门方丈长老耆宿得知变故,诧异之余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赶来查看,剑气凌厉,“阳神剑”斜插于澄心殿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虚空之中布满金线,宛若一座剑阵,将大殿护得固若金汤,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众人不愿以身试险,祭起法宝遥遥试探,俱被金线抵住,来回磨砺数遭,灵性大失,很快无以为继。
栖凡观从一开始就无险可守,澄心殿就是个长满刺的乌龟壳,仓促之间打不破,殿内除了无足轻重的内门弟子外,只剩一干狐女,大费周折强攻,似乎也得不偿失。滕上云心中有些犹豫,下意识望向龙象寺方丈空藏,却见灵台寺方丈印禅神情凝重,凑到他耳旁说了几句,旋即引着僧众匆匆而去,空藏摇了摇头,将目光投向澄心殿和斜插于殿前的那柄脱鞘利剑,似有些不安。
过了片刻,筱雅枝赶到滕上云身旁,低声说了一个消息,申元邛已闯入方寸山,连杀数名高僧,灵台寺被迫开启护山大阵,苦苦支撑,等候佛门同道驰援。果不其然,空藏很快拿定了主意,缓步来到滕上云身前,双掌合十,郑重说起方寸山灵台寺遇袭,印禅已先走一步,龙象寺、揭谛寺、石窟寺等僧众很快也会奔赴方寸山,合力围剿申元邛。他问滕上云,道门是留在此地继续攻打澄心殿,还是与佛门同去方寸山?
滕上云稍加思忖,请佛门诸寺先行一步,他收拾好手尾再行赶上,务必将申元邛堵在方寸山,毕其功于一役。此言正合空藏心意,申元邛已成为夏土的心腹之患,趁着他们劳师远征,一处处打过来,佛道二门损失惨重,只怕从此一蹶不振,再过千载也难以恢复元气,若被妖族抓住机会,后果不堪设想。他当机立断,辞别滕上云,引了诸寺僧众分批离去,星夜兼程赶往方寸山。
滕上云召集道门诸派掌门议事,大伙儿都懒懒的,谁都没兴致去救灵台寺,但是继“邪僧”一役后,佛道二门难得放下芥蒂,搁置前嫌,齐心合力一回,场面上总须过得去。众人凑在一起商议了一回,决定兵分两路,留下小半人马继续攻打澄心殿,大部队去往方寸山驰援灵台寺,让佛门四寺打头阵,他们紧随其后,防止申元邛突围逃脱。
谁走谁留,又是个棘手的难题,都想留在栖凡观虚应一番故事,都不愿去方寸山直面申元邛的锋芒,七嘴八舌,冷嘲热讽,绵里藏针,滕上云最终拍案而决,留下坠阳谷等三个实力最弱的门派,其余尽皆驰援灵台寺,谁都不得藏私退缩,道门诸派务须同进共退。
一阵兵荒马乱后,栖凡观只剩下坠阳谷、青莲观、河梁派,寥寥数十人而已。坠阳谷八百年前分裂成制器和炼丹两支,各据山头,以邻为壑,及至清净子从海外归来,藉金丹之力,道行突飞猛进,先任披云峰主,后接替师伯寰灵子成为“丹主”,与三圣宗暗通款曲,渐渐压过制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