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当飞军进驻建宁的头一个月,姜远一直在军中和庲降都督府两头来回奔波,除了抵达当天带费芸葭等人前去安顿,此后就再也没有回过一趟家。
他们在味县的住处是一座简朴老旧的小院,甚至比玉瀛曾经在且兰城住过的那间院子还要小,而且距离庲降都督府不近。
姜远初来乍到,没想到庲降都督府中需要他操心的事还真不少。
都督府内此时除了一名潘姓主簿之外没有任何一位可以主理事务的。
阎宇离开南中时带走了自己培养的班底直接赴任陇右,而霍弋此次南巡永昌郡又随行带走一批得力干将,搞得庲降都督府人手严重不足。
那位潘主簿本来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副督姜远的到来让他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为了让姜远能尽快熟悉都督府的公务,他对姜远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恨不得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都掏出来灌给姜远。
姜远了解到阎宇在走之前已经开始着手办一件很重要的事对南中地区进行重新编户。
阎宇做这件事的动机他不得而知,但总而言之是件好事。
重新排查人口编录户籍是加强对南中地区掌控的必行之举,不过推行起来并不容易,阎宇走之前此事刚刚在建宁郡开了个头,随着他和大批原属于庲降都督府的官员的离开又渐渐搁浅了。
从建宁郡开始推行,自然是有试点示范的意思,如果连庲降都督府所在的建宁郡本身都做不成这件事,那就更不用想推行至整个南中地区了。
姜远在花了将近十天时间把开垦屯田的任务布置完毕之后,决定立刻重启因阎宇离开而中止的重新编户任务。
留在味县的潘主簿听说姜远想要继续在建宁郡推行人口调查和重新编户,顿时表现得苦不堪言,极力劝阻姜远不要这么做。
“为何?难道是因为此间人手不足?”姜远不解地问道。
这几日下来他们合作相处还算愉快,今天是这位潘主簿头一次如此激烈地向他表达反对。
潘主簿愁眉苦脸地点了点头,指向案牍上堆积的公文:“将军你看,光是建宁一郡所需裁断批复的文书就还有这么多。现在正是春耕之时,诸事繁杂纷至沓来,咱们哪有这个精力再去干新的事……”
姜远沉吟着思考他的话,确实眼下是春耕之际,新的一年南中各地都有不少杂事向庲降都督府请示。
他这些天也亲自处理了一些公文,很多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按照规定需要庲降都督府盖印批准才能执行。
这些公务处理起来完全是种对精神的折磨,他又不是那种很能坐得住的人,干了几回就觉得案牍劳形引发的腰酸背痛比骑马打仗还厉害。
“再过一阵子霍将军应该也要回来了,将军不如等他回来再从长计议。”潘主簿苦口婆心地劝道。
姜远想了想,做出了一些让步道:“我也知道府上人手紧缺,这样吧,我先从自己军中调一些人来充数,让他们帮忙先把味县城内的人口户籍排查一遍。”
潘主簿虽然有些犹豫,不过也不再反对了。姜远要动用麾下的兵将,他当然没法多说什么,何况如果只是在味县县城内排查编户那倒也不算太难。
姜远随后赶到城外自己麾下的主营,找来了姜志让他去军中挑选能担当此任的士兵,选拔要求一是要能读能写,二是会基本的算数统筹,三是要对南中的情况有一定了解。
符合前两条标准的人才在辎重营有不少,这些人平时负责全军的粮草辎重,分类归纳、清点核算的能力不在话下,但第三条熟悉南中风土人情这就有些困难了。
不过眼下编户只是在味县城内进行,倒也不用太严格要求选出来干活的人对南中有多么深的见识。
最终姜志按照姜远的要求挑了五十来个人,其中出身蛮族的士兵也有不少,足以应对与当地人交流的情况。
根据之前朝廷所掌握的户籍资料来看,南中七郡六十三城有户十四万,六十余万人口。这个数量在账面上已经相当不少,因为季汉所掌握的益州本部人口也只有二十余万户九十余万人口。
当然这两个数字是远远低于南中和益州实际拥有的人口数的,这一点即便姜远不用去调查心里也完全清楚。
除去不算在编户之内的兵户和吏户,还有大量世家豪族的萌附人口没有被统计在编户之内。
这些世家大族从刘璋父子时代就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萌附人口和土地,其名下萌附人口的子子孙孙都不进入季汉编户,几十年下来已经隐藏了很多人口,这种情况在益州本土和南中都十分普遍。
隐户的存在使得朝廷无法完全掌握国家领土之内应有的资源,对于准备长期进行战争的季汉政权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姜远原本希望趁着延熙十九年胜利夺取陇右和凉州之地的东风掀起一股在全国范围内排查人口重新编户的潮流,然而无论是天子还是大臣们似乎都没有足够的决心去做这样的事。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