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后,姜远应邀前往交州刺史府与陆胤举行商谈。
东吴方面除了陆胤之外到场的还有交州刺史府的几名主要从属官员,
“姜将军,请。”
“陆刺史客气了,请。”
双方分主次入席,侍者将早已准备好的茶水奉上。
“容我先为姜将军介绍一下,这几位皆是交州刺史府的僚属,亦是我的得力臂助。”
陆胤依次为姜远介绍了同席的长史、司马、主簿等人,随后也点明了自己这么做的理由:“近闻主上有意召我回京中侍奉,陆某在交州刺史任上能停留的时间只怕不多了。但姜将军携诚意而来,想要推行两国互利之举,陆某又岂能置之不理?有此间诸公在,相信即便我走之后,扩大通商一事也能顺利推进。”
“陆刺史考虑周详。”姜远点头称赞道,“若能顺利拓展两国商路,则可以互通有无。例如南中象牙胶漆、西蜀锦缎、交广之鱼盐等,不再为一地所独有。姜远代南中庲降都督府感谢陆刺史玉成此事。”
陆胤道:“既要拓展商路,则修路架桥建立驿站之事不能只靠贵方单独进行。近闻添兵兴古边境整修栈道,既然是为了通商,也请不要见怪我方在边境做同样之事。”
姜远听完这番话,便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没有瞒过陆胤的耳目,虽然此前交州刺史府没有对他派兵在兴古郡边境增加兵力大兴土木的事进行问询,但并不代表陆胤没有注意到这件事。
现在陆胤反过来提出同样的要求,他也不好拒绝,否则就等于明摆着告诉对方自己修路不止是为了通商,还有军事上的进取意图。
“这是当然。”姜远对陆胤回答道,“不过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在下觉得应该约定两军派兵的人数上限。”
陆胤同意他的这个提议,双方随后就边境兵力限制进行协商。
这又是一场暗藏勾心斗角的博弈,姜远提出约定兵力这一点明面上的意图是为了规范双方的行动以避免误会引发冲突,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意图是试探交州刺史府的兵力。
长期以来南中受到东吴势力细作密探的渗透,但庲降都督府对东吴的反渗透却基本没怎么进行过,即便是霍弋也不完全清楚交州吴军的实力如何。
姜远此行自然是希望搞清楚陆胤麾下有多少兵马,哪怕不至于马上破盟开战,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但陆胤在这个问题上的应答十分巧妙,几乎没有漏出太多的军力信息。双方拉锯般来回磨了几个回合,最后把边境的兵力上限敲定为不超过三千人,但这个人数限定不包括招募的流民、劳役。
姜远在心中猜测,东吴在交州的正规军兵力大概在五千至八千之数,且同样有大量从南越蛮夷之中征召的士兵。
如果往下估算,那么交州吴军的兵力是少于庲降都督府军加上无当飞军的,如果往上估算,则两军实力相当。
陆胤在商谈中使他答应了双方对等地在边境布置兵力并修整道路和驿站,基本上也维持了两军在边境力量的平衡,一旦开战吴军也可以很快通过这些基础设施抵达前线接战。
如此一来,姜远之前动的那些先发制人的小心思也就很难收获奇效了,等到两国爆发冲突的时候,南中和交州之间的战斗还是要看双方兵将的临场发挥。
不过东吴方面同样修整道路驿站也并非完全是坏事,一旦开战时汉军在边境的第一波交锋中取得优势,就可以借助对方境内的便利交通迅速插向腹地。
谈完边境上的军事平衡之后便到了傍晚,陆胤提议暂时休息并邀请姜远赴宴,由交州刺史府的诸位官员作陪,一共十余人在刺史府的宴会厅聚餐宴饮。
宴会上请了交州本地的舞女乐师表演了岭南舞乐,东吴的官员们都很尽兴,在酒席间与姜远谈论起季汉去年的北伐之事。
姜远有意炫耀汉军的武功,便应众人要求讲述了去年自段谷破邓艾起汉军一系列的战事,讲的同时他也观察了以陆胤为首的一班吴臣的神色,看得出来他们对季汉北伐成功收取陇凉之地的战果颇为羡慕,羡慕之中也难免带着一些嫉妒的酸味。
陆胤身边的交州司马对姜远问道:“贵国的大将军此番克复陇凉大破魏军,不知蜀主有何恩赏?”
姜远愣了一下,这个问题颇为棘手,若是直言姜维没有受到朝廷的封赏,则会显得天子昏聩猜疑嫉贤妒能……
对这个问题他没有做好准备,沉吟片刻之后选择了一个比较平庸的回答把对方的问题偷换概念,用朝廷对汉军将士的恩赏作为代替回答。
这个小心思并没有瞒过陆胤,他在听到姜远的回答时嘴角便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不过陆胤虽然看穿了姜远的辩词,却并没有拆穿,毕竟关于商贸的谈判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况且东吴目前自己的内政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比起孙綝和孙亮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姜维和刘禅之间的那点小猜疑根本就不算什么。
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