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成都。
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叛的消息传入蜀地,引得以姜维为首的一班汉军将领激动不已。
“大将军从金城送来表章,提议趁曹魏内乱之时出兵攻取长安,对此诸位爱卿有何高见?”刘禅召集群臣问策。
陈袛首先支持道:“我军已休整半年,陇凉之地也已基本安定。如今去年冬季所播种的小麦大片成熟,军粮也不是问题。大将军若有把握,陛下应该同意他率军出征。”
刘禅微微点头,似乎认同陈袛的意见,不过他没有立刻拍板,而是问道:“我军军备情况如何?”
立刻有负责此方面统计的官员出列回答道:“回陛下,不算南中和禁军戍卫。现有成都中军三万人。凉州都督府兵马四万,陇右都督府并街亭要隘四万。汉中守兵两万,永安白帝有守兵两万五千。另外还有关城尚在训练的新募兵卒万余人。”
不算关城尚在训练的新卒,汉军有超过十五万的兵力。
当然这些是直接可以派往战场的常备军,如果朝廷决定发起新的北伐,举国上下转入战时状态,兵力也还有不小的扩充余地。
侍中樊建说道:“听闻曹魏以司马孚为主将镇守长安,去年年末为了应对我方的进攻,彼在长安的兵力一度达到五万之众。司马孚久老谋深算不亚于其兄,恐怕极难对付。”
陈袛接话道:“诸葛诞在东南举兵,声势浩大,又可引东吴为外援,曹魏想要将其扑灭必定倾尽全力,长安的兵马一定会被调走一部分前往淮南助战的。”
张翼和宗预两名汉军宿将也都同意陈袛的看法,不过他们二人对于进攻长安有不同的意见。
经过此前与姜维的合作,张翼已经基本信服了大将军在军事上的能力,北伐取得的成功也使他不再像以往一样持谨慎态度与姜维唱反调。
张翼这一次同意趁魏军主力前往淮南对付诸葛诞时进攻关中夺取长安,打开通往中原的大门。
相比之下,宗预显得更为谨慎,他提出汉军此时应该暂且观望,毕竟诸葛诞不会那么快被消灭,稍微等一等并没有坏处。
刘禅对此有些犹豫不决,最后他采纳了诸葛瞻的建议,先从外头召回姜维、阎宇和胡济等人,当面问问他们的各自的看法。
阎宇最先回到成都,在面见刘禅之前,他先和黄皓私下见了一面。
黄皓谄笑着对阎宇说道:“曹贼内自生乱,诸葛诞勾结东吴在寿春举兵反叛,陛下有意趁机收复长安,此乃天赐良机,右大将军切莫错过。”
阎宇却思量道:“守长安者乃曹魏三朝元老司马孚,我恐不是其对手。”
“右大将军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贼,何必怕他?朝堂上商议之时陈尚书都已说了,诸葛诞起事闹得如此之大,魏军必抽长安之兵前去平叛。司马孚再厉害,手中缺兵少将又怎能是将军的对手?”黄皓不断怂恿道,“右大将军见了陛下,若被问起是否敢领兵出征长安,千万不要露怯。”
阎宇明白黄皓这是要自己去和姜维竞争这次领军出战的机会,虽然他确实有取代姜维成为汉军最高统帅的意愿,但对这一次前往长安对抗司马孚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若是自己无法战胜司马孚又挤占了姜维出征的机会,这不反倒成了祸国的罪人吗?
片刻之后,刘禅在宫中接见了阎宇。
面对天子关于陇右都督府的一些提问,阎宇早就做好了准备,此时应答如流,令刘禅心中甚喜。
随后,刘禅果然向他问起了对出兵攻打长安的看法。
阎宇略微犹豫,脑海中想起方才与黄皓的约定,于是硬着头皮向刘禅保证“长安唾手可得”。
“如此说来,爱卿心中已有取长安的良策?”刘禅对阎宇自信的回答感到好奇,“莫非爱卿在陇右时便已经想好这一切了吗?”
阎宇此时已经身处一个下不来的台阶上,面对刘禅的问题,即便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图也只能强撑着做出肯定的回答。
于是站在刘禅的视角上便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陇右都督府上下早有攻取长安之心,前线已经做好了向关中进军的准备,阎宇对此战取胜有很大把握。
阎宇看到天子露出喜悦之色,更加不敢反悔自己已经说出口的话,不过在最后被问起出征主帅的人选时,他还是顶住了内心深处渴望权力的诱惑,坚定地推荐了姜维做主帅。
这个回答让刘禅微微有些失望,他本以为阎宇前面把话说的这么满,最后一定会毛遂自荐承担起出征的责任,没想到阎宇最后还是支持姜维来领兵。
“朕知道了,爱卿先回去吧,等过两日大将军到了再行商议。”
阎宇向刘禅告退,离开宫中时发觉自己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数日之后,姜维和胡济双双抵达成都,也受到了刘禅的召见。
刘禅照例向两位边镇大将询问各自守地的情况,胡济所在的汉中自然是风平浪静,自钟会败退之后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