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有一天大将军不在了?
源昕沉默地站在船首,独自发了一会儿呆,脑海中不住地思考姜远方才的问题。
失去姜维,对他们这些虎胆营出身的人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至今其实都是在为姜维而战,而非为大汉而战。
姜远虽然让他不必急于回答这个问题,但源昕却不能不去揣摩这话里的意思。
他把目光重新移到了渭河两岸那些正在被焚烧的田地上,隐约明白了自己的内心。
除了追随姜维之外,他心中所期盼的另一件事和姜远一样,也是尽快结束这个乱世。
为此他们必须赢下眼前的这一场战争……
数日之后,船队抵达郿城东面的平浪滩,姜远率军就从此地登陆,派出骑军斥候分头向郿城和长安两面打探敌情。
如他之前所料的那样,司马孚果然选择了郿城作为重点防守之地,廖化部的前锋已经攻城三日,仍未能顺利破城。
而从安定进军的夏侯霸和王嗣在新平城也遇到了阻碍,进展不太顺利。
北边一路人马在新平城受阻是姜远没有想到的,司马孚比他估计得更大胆一些,也更贪婪一些,竟然在郿城和新平两处驻防来同时卡住渭河和泾河两条可能被汉军利用的水道。
“阎都督是否会考虑暂停攻打郿城,留下一支人马将其围困,然后大军绕过郿城前进?”源昕跟着姜远率军往郿城方向前进,于途中询问道。
“不知道,魏军同时守新平和郿城,兵力也许会比较分散。若有把握攻取,自然是攻下来最好。”
不久之后,派往长安方向的斥候也赶了回来,报告称魏军在长安附近已经完成坚壁清野,百姓悉数内迁,村落和田地都遭到毁坏。
魏军放弃了长安外围的全部要地,将兵力集中在城中打防守战。
“先接应大军过了郿城再说吧。”姜远此时即便掌握了长安的情况也没什么想法。
很显然胡济向子午谷派出的疑兵没有骗到司马孚,魏军主动放弃外围隘口据点的做法是为了保存实力以免被各个击破。长安城中恐怕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粮食应对长期的围攻,所以司马孚也不怕汉军从子午谷出击切断长安东面的道路。
司马昭大军尽在淮南平叛,这个时候洛阳应该也仅能自保无力救援,所以对司马孚而言后路是否被切断根本无所谓。
这场仗终究要演变成汉军强攻长安的局势,姜远虽不愿意打这种硬拼消耗的仗,却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解决郿城再说了。
廖化在郿城的攻势没有放缓,连续强攻了五日直到阎宇的大军抵达才被后续赶到的生力军换下。
姜远也于差不多的时间前进至郿城东面,配合阎宇军完成了对郿城的包围。
在注意到郿城西北面有一处高山之后,姜远派部分人马占领了山地,居高临下将郿城的形势尽收眼底。
守郿城的魏军在被包围之后显得尤为镇定,即便姜远在西北面的高山上设旗帜日夜擂鼓也没有动摇他们坚守下去的决心。
阎宇督军又攻了三日,同时焦急地等待新平城的消息。
夏侯霸和王嗣在新平城被阻挡了七日,七日之后终于攻破城池传来捷报。
然而阎宇接到捷报也高兴不起来,守新平的魏军只有一千余人,靠这点兵力加上临时征募的一些乡勇便阻拦了夏侯霸和王嗣七日。郿城的魏军却有大约三千人,而汉军在攻城时付出的伤亡已经不止三千。
阎宇不得不考虑是否将目标改为围困,他想到自己为此战准备了够大军消耗三个月的粮食,但总不能在路上就消耗掉近一个月的时间吧?
当他把这个想法对诸将说出来之后,却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廖化提出反对道:“攻打郿城至今,城中的魏军也死伤不少,现在放弃太可惜了。都督不如发令让傅将军率水路军速进,将更多的工匠和攻城武器运来。连座小小的郿城都打不下,我们还怎么攻打长安呢?”
其他人多半支持廖化的意见,认为除非一开始就不攻郿城直接将其围困住让大军绕行,一旦开始攻打了就必须切实拿下,否则半途而废太伤士气。
毕竟底层的士兵不太能了解到他们这些将领的思考,一旦下令放弃攻城,士兵们只会看到己方在郿城死磕了近十日付出了不小的牺牲最后灰溜溜地绕路而行。
姜远在东面也派人赶来军中向阎宇进谏,劝其最好还是将郿城攻下来,并表示会从东面配合发起攻势。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阎宇打消了半途而废的念头,采纳廖化的建议传令让傅佥率领后续的水路军人马护送攻城武器前进,同时也派人和姜远约定了进攻的时间。
三日后,傅佥率领先头部队带着十余船攻城武器零部件抵达,工匠们高效地拼装起了这些战具,阎宇指挥大军如约发起强攻。
姜远在西北山上望见了汉军主力开始攻城,随即带着源昕等人下山准备突破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