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在杨县休整完毕,翌日押运粮草上路。
此番从汉中运来的粮草可供大军一月度支,按照姜维的意思,一半先运往竹溪存放,一半直接运抵前线。
汉军水师将两艘受损的战船留在杨县水寨内维修,余部护送空载的兵船和粮船返回汉中,为下一批运输做准备。
此间雨水已停,但尚未迎来放晴之日,连杨县到竹溪之间的大路尚且泥泞,更不用说山林之间的小路了。
自告奋勇居于大队人马侧翼、穿林翻山探路的无当营此时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折磨”。
士兵们舍不得用战刀砍伐荆棘,同辎重营借了柴刀一路披荆斩棘前进,狼池和孟轲两人也不例外,下马和士卒一同步行前进。
源昕和虎贲营的重骑军们同样被这糟糕的路况搞得十分难受,重骑军的战马高大健壮,脚蹄比普通的军马和驴骡更容易陷入泥坑,他们被迫也下马步行,重甲都交给后头的辎重营帮忙驮运。
这种情况下的重骑军是十分脆弱的,姜远把他们安排在全军队伍的后方,和辎重营运粮队呆在一起,并让无前营负责照看。
主道上的打头探路职责落到了文鸯率领的折冲营身上,姜远带着高骋等一众亲随和他们走在一起。
“将军,这种山林茂密的地方,骑军就不好用了。”文鸯对姜远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会一直都是这种地形的,大将军他们不久前还和吴军决战,想必堵水河岸附近有利于驰骋的旷野。”姜远说。
不过这附近的环境确实有些倒霉,他们的斥候也不熟悉地理,不敢离开大军太远,只能在数里之外哨探。
“希望到了竹溪之后,往东的道路能好走一些。”文鸯祈祷道。
“但愿如此。”
姜远心中所想的是,幸好他们保住了杨县,至少目前西汉水还能为汉军所用。要是水路完全被吴军堵截,那之后的运粮才是最大的麻烦。
“停!”文鸯忽然举起了枪,高声下令全军停止前进。
姜远看到前方的道路上有一队无当营的士兵,便让高骋上去询问情况。
高骋策马上前,与那一队无当营士兵的什长问答了几句,便把他领回了姜远和文鸯面前。
“将军,是右路孟将军麾下的斥候。”
“有何情况?”姜远对那人询问。
“禀告平南将军,孟将军在山林中发现吴军活动痕迹,派我等前来提醒将军提防埋伏!”
姜远和文鸯对视了一眼,随后打开地图查看位置,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此处距离孙据残部被困的上庸城还有五十余里,距离竹溪十里,怎么会有吴军在这种地方活动?
姜远又向那人问了所发现敌军痕迹的规模和特征,得出的判断是即便真有这股敌军存在也只有数百人。
“或许是之前被大将军击溃的吴军之中逃走的散兵游勇?”文鸯推测道。
姜远点了点头,倒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给后队和辎重营传令,让源昕和李胆多加小心。”
小股敌军,多半不敢主动袭击他们的队伍,无前营有庞宪和宁随在也足以应付突发情况,姜远主要是担心遇上敌军亡命之徒来拼死换他们的粮草和辎重。
这种事在以往作战时并不是没有过,任何时候都不能蔑视敌军的勇气。
文鸯也把骑军分成前中后三队,彼此之间保留一定的间距,以便在遭遇意外时不至于全军拥堵成一团无法展开。
自右路传来发现吴军踪迹的报告之后,姜远全军行动变得极为谨慎,各营之间也十分注重联络畅通,传令的斥候骑马往来,协调各营的前进速度以防出现个别掉队或者突前的破绽。
一路小心翼翼神经紧绷,全军平安抵达了竹溪。
负责留守竹溪的是深受姜维信任的王嗣,姜远将军队驻扎在城外,只让辎重营入城与王嗣交割了半数的粮草。
“姜将军,辛苦你们了。”王嗣签收粮草之后将批条交给姜远,随后问道:“来的路上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吧?”
“王将军是指水路还是陆路?”
王嗣笑了笑:“这么说来,总有一处有情况了?”
“抵达杨县之前,曾与东吴水师在江上相遇。”
“哦?损失可大?”王嗣神情紧张了起来。
“多亏了雾天,敌将不识我虚实,稍稍拖了他一阵,总算是让兵船粮船有时间靠岸把人马和粮草卸下了。”
王嗣微微点头,对姜远的做法赞许道:“我军水战远不如东吴,你的做法是对的。”
“确实不如,出击的艨艟队损失惨重,也有不少水军的士兵落在江水中了。”姜远轻叹一声,忽然想起一事:“对了,王将军,日前克捷,吴军可有残兵逃往此处?”
王嗣仔细想了想,摇摇头表示未曾见到,随后他又谨慎地把自己的副将和当值的斥候官叫过来询问,两者皆称没有发现吴军靠近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