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骑制骑,方能根绝匈奴之患。”姜维对张翼和廖化二人说道,“但先汉时武帝反击匈奴,非唯兵强,亦有能将。”
如今的汉军有陇右和凉州作为骑军基地,编练骑军的条件比打造水师更加优渥,但却缺乏出色的骑军将领。
以姜维为首的一干元老宿将基本上都是传承武侯一脉的步卒阵战之法,用兵的思路仍以围绕关山城池寻机在主力决战中击败对方为优先,对上以游击袭掠为主的匈奴时便显得十分被动。
张翼和廖化都明白姜维说这番话的意思,是希望选用擅长利用骑军的将领去顶住北面的压力。
匈奴的进犯只是疥藓之疾,他们需要在北方取得几场防御战的胜利以安抚天子和朝廷,再集中力量去和魏吴争夺荆州的胜利。
至于选派何人前去,姜维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他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会赞成这个提议。
“吾意调姜远麾下的文鸯来统领关中骑军,不知两位意下如何?”姜维试探着对张、廖二人问道。
张翼和廖化彼此对视,皆发出了惊疑的声音:“文鸯?”
他们两人对文鸯都不是很熟悉,只知道那是一个从淮南过来的降将,这些年跟着姜远似乎取得了不少战功,但并未声名显着于朝廷内外。
“姜远对我说过,他麾下的文鸯有才能成为万里挑一的骑军统帅,现正在无当飞军统领三千骑,已经数度有卓越的表现。”姜维说道。
张翼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可是……他毕竟是个资历尚浅、十分年轻的将领。在姜远身边做一个副将表现出色,单独放到关中能够不出纰漏吗?”
廖化对此也有同样的担忧,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既抱有期待,也不完全放心。
姜维却说道:“伯恭,你我都已是暮年,大汉的未来是要留给下一代人的。如果文鸯是可造之材,我愿意给他这个磨炼的机会。南匈奴是个不错的磨刀石,不如让他放手去干。”
“大将军既然是抱着提携后辈的心思,我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张翼表示服从姜维的安排。
廖化也旋即表态道:“大将军愿意让文鸯去试试,那我等便拭目以待吧。”
姜维点头:“但为了保证长安不失,还需要一位将军前往坐镇。”
“阎都督不是正在长安吗?”廖化不解姜维的意思。
姜维道:“关中军对匈奴已经两度失利,朝廷拟调阎都督专门负责对魏国的防御,再选一人前去应付南匈奴。”
换言之,之后关中的汉军会分成两部,一部集中防守潼关防备魏军来犯,另一部则专门司职对南匈奴的作战。
廖化明白姜维对他们二人说这个,应该就是希望他们之中有一人可以前往坐镇的意思。
他自告奋勇道:“大将军如不嫌弃,就让我去长安吧。若南匈奴再来,文鸯在前出战,我率军在后守城安民,彼此守望相助。”
姜维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立刻同意了由廖化出镇长安,直接统辖文鸯和关中骑军备战匈奴。
调动的军令很快便传到了临沅城无当飞军营中。
姜远接到军令之后,立刻把文鸯唤来,通知他准备动身前往关中赴任。
朝廷决定在关中增设破匈校尉一职统领汉军骑兵,全权负责对南匈奴的作战,首位破匈校尉的人选便是文鸯。
文鸯对这个任命感到非常意外,他原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呆在姜远麾下东征西讨直到平定天下,此时匆匆接令有些措手不及。
“南匈奴屡犯北境,阎都督和傅都督没有破敌良计,朝廷认为还是要一员精于统领骑军的将才来撑住局面。”姜远对文鸯说道,“大将军向朝廷推荐了你,朝廷也选了你,可见你的才能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文鸯心情复杂地说道:“与南匈奴交战,我也没有什么经验。若是辜负了朝廷和大将军的信任,那还不如留在这里跟着将军……”
“说的什么话,要对自己有信心。”姜远拍着他的肩膀给他打气,“南匈奴内附已久,也早就不是汉武时那种强悍的敌人了,你前去关中领兵,有陇地和凉州作为后盾,骑军的条件会比我们这里好很多,定能一展拳脚的!”
无当飞军的折冲营虽然已经形成规模,但说到底这支轻骑的构成还是很杂的,毕竟里头有来自西羌、南蛮和汉军等不同阵营的士兵,至今姜远和文鸯也没有完成对全营的战力整合。
并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军队的条件不允许这么做。折冲营的士兵武器装备和战马也很杂,唯有杨烈左营的汉军骑兵是统一的制式武装。
尤其是西羌和南蛮的战士,他们有各自的习惯,如果强行统一制式装备,反而可能会影响战力。
让折冲营维持现状,是他们做出的一种妥协。好在折冲营在最近的征战中表现出的实力已经符合姜远的期望,算是一支可靠的骑军。
这一次文鸯调往关中,姜远相信他在那边能够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