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血枫林,再次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秦云只感觉身心都像是被洗涤了一般。
干净而澄澈!
两年前,他留在家中的分身突然消散,还是先派遣一个分身给家里人报一下平安,省的父母挂念。
至于其他,则分身千万,尽早把该给的补偿补偿到位。
念及此,秦云当即拿定了主意。
不过,就在秦云刚刚准备动身的时候,却是忽然见到不远处,似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看到这个身影,秦云的眸子陡然瞪大。
一时,甚至有些难以相信!
随即,秦云的心头就被无尽的喜悦填满。
“师父!”
秦云一步踏出,化为一道剑光,当即向那道身影纵掠而去。
但是。
秦云再次现身的时候,原地却是早已不见了那人的身影。
“幻觉?”
秦云摇头。
到了他这个境界,又岂会轻易出现幻觉?
秦云运神力,弄神通,双眼之中道则交织,立马变得神圣无比,赫然正是天眼通。
恰逢此时,秦云却是在百里之外,再次看到一道虚影。
秦云一步踏出,没有丝毫犹豫。
待再次出现的时候,虚影却是早已了无踪迹。
是师父吗?
若是为何又不肯见他?
秦云举目四望,慧眼烛照万里。
但是。
让秦云失望的是,却是未曾寻得那道熟悉的身影!
真的是师父吗?
若是,既现身又为何不见?
若不是,又为何现身?
“你是谁?”
秦云开口,大声质问。
但无人回答!
身法太过高明,很难想象,三界又有哪位大能,能轻易做到这种地步?
秦云心头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师父对他的教导恩重如山,若没有师父就没有秦云的今天。
哎!
搜寻无果后,秦云也只能叹气,打消了继续寻找的念头。
无论是不是师父,但这等大能,若是真不想见他,他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不过,就在秦云原路回返不久,却是意外看到一块新立起的石碑。
石碑上赫然写着一句佛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看到这句佛偈,秦云顿时僵住。
这句话出自,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
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
主张破除对主观我的执着,简单点理解就是不要着相!
当然,历代对于金刚经注疏极多,不同层面的理解截然不同,甚至有些还相互矛盾。
有的就简单的理解为“活在当下”!
而有的则理解为修行的目标就是留住此心!
过去现在未来,此三心其一可得,即。
过去心可得,即住于过去。
现在心若可得,即住于现在。
未来心可得,即住于未来。
住过去,即为过去留恋与悔憾。
住现在,即为当下眼耳口鼻身五门享乐与苦受。
住未来,即为未来期望与担忧。
能留住此心,就能证就菩萨果位!
但是。
诸行无常,住一必失二,住彼必失此,住此必失彼。
所以法无所得,亦无所失,是为诸法无我。
那位不知身份的大能留下这样一句佛偈是什么意思?
若真的是师父是训诫吗?
反思往日种种,回顾在三星洞的点点滴滴。
若问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当年模仿猴子,去五毒心。
但是。
人之一心,念头芜杂,时而热血,时而惫懒,时而怨愤五毒心自然也去之不尽!
话说,那位高人留下这样一句佛偈,是告诉他要留住过去心,也就是保住初心,还是告诉他不要过分执着,诸法无我?
老实说,秦云短时间内,也无法想明白。
在石碑下枯坐三日后,秦云还是一无所获。
“罢了!”
苦苦揣摩他人之意,或许本就落于下乘了。
“还是先做我认为该做的事吧!”
是日。
秦云的一个分身,在时隔将近两年的时间,再次出现在坐落于蓟城的“秦宅”。
一时,秦氏族人心头大定。
父母高悬的一颗心,也彻底放下。
不得不说,父母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