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一早,皇后张嫣便向礼部发布了懿旨。
“大行皇帝奈素秉虚弱,兼东事焦劳,得患时疾,医药罔愈,于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申时崩逝。合行丧仪事理,着礼部便会同翰林院计议,从厚具仪来看。”
这份旨意的大概意思就是,大行皇帝(指去世的天启)一向身体虚弱,兼任公事劳累,得了病,药治不好,在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申时死了。他身后事的一切礼仪规格,让礼部和翰林院商议,看看该怎么处理好?
这份懿旨一经传出,霎时间整个京城巨震!
天启帝,居然在昨日驾崩了!
这是何等惊人的消息啊,虽然大家都早就猜到天启帝活不多长了,但万万没想到居然那么快就驾崩了,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的一脸懵逼!
当他们缓过神来后,这些人却变的态度各异,一些人悲伤,一些人惋惜,一些人恐惧,另外一些人则大喜不已!
众生百态,不一而足。
悲伤惋惜的是真正懂得天启的官员,为自己失去了那么好一个君主而感到难过。
恐惧的则大部分都是阉党,因为他们深知自己一党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天启皇帝,如今陛下驾崩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靠山到了,哪他们是否还能拥有眼前的荣华富贵,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并且,他们的身家性命,也已经到了悬崖边上,一个不慎就极有可能落入家破人亡之境,他们自己可是清楚的很,自己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哪些人的手段有多残忍,他们也都是知道的!
而开心狂喜的毫无疑问便是在天启朝被阉党打压下去的其他势力,如今阉党最大的靠山到了,这岂不是就意味着他们即将翻盘,这可是个大好消息,也难怪他们会如此欣喜。
要不是现在的情况不合时宜,说不定他们还要放上几十万响的鞭炮好好庆祝一番呢。
而朱由检也紧随其后发布了皇五弟令旨。
“皇兄崩逝,今有文武大小官员于文华殿行问慰礼。”
(这句大家应该看的懂吧?我就不翻译了。)
且不管因为皇后发布的懿旨和朱由检发布的皇五弟令旨在京城掀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
宫中,张嫣在给礼部下发了懿旨过后又立刻马不停蹄的传遗诏,命英国公张惟贤进宫。
当代英国公张维贤岂敢怠慢?
立刻就急匆匆的入了宫见了皇后张嫣。
张嫣也随即立刻颁布了天启帝朱由校留下的遗诏。
“若夫死生常理,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皇五弟信王由检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序,即皇帝位。”
这大概意思呢就是,生死这件事,所有人都不能避免,所以这没什么。
但需要有人继承自己的位置,好让大明百姓和祖宗社稷有个依靠,这一切都确定了,我才没有遗憾。
现在我有个弟弟,他很牛逼,又聪明又孝顺,所以我奉祖训,哥哥死了弟弟上位把我的位置传给我弟弟。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了,总之这份诏书就是说让朱由检继承皇位。
对于这件事,群臣也早有猜测,先帝无子,这帝位只能传给其他宗室,而信王便是跟陛下血脉最近的宗室,所以位置差不多也就是他的了。
于是乎,当今的内阁首辅黄立极,辅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和英国公张惟贤一干元老重臣,遵照大行皇帝朱由校的遗诏和皇后懿旨,前往信王府进行“劝进”,接信王朱由检入宫继承大统。
按照惯例呢,“劝进”必须三次,“劝进笺”也必须递交三次,以示劝进者的诚意,以及被劝进者的谦让。
这次也不例外。
群臣先是向朱由检递交了第一封“劝进笺”。(具体是啥没查到资料。)
朱由检对这道劝进笺的答复是这样的。
“览所进笺,具见卿等忧国至意,顾予哀痛方切,继统之事岂忍遽闻!所请不允。”
看了你们的劝进笺,可以看的出大家的忧国之意,但我现在心中难受,哪里能忍心听到继承帝位的消息,所以你们的请求我不同意。
于是接下来,群臣又向信王府递交了第二封劝进笺。对此,朱由检自然还是拒绝。
这次,朱由检是这样回应的:“卿等为祖宗至意,言益谆切,披览之余愈增哀痛,岂忍遽即大位!所请不允。”
“你们说的虽然真心实意,也都是良言,但我看过后心中更加难过了,更加不忍心继承帝位了,所以我还是不同意!”
事情到了这里,两次装样子的程序也算是结束了。
群臣递交了第三封劝进笺。
待到这第三封劝进笺呈上,信王府内的朱由检这才长舒口气同意了,回复道:“卿等合词陈情至再三,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从所请。”
意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