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从水浒开始修炼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哥,你闭关的这几日,就是在写教材?”

“山寨里都是打家劫舍的汉子,有谁会学这个?”

指着朱武编写出的教材,陈达不以为然道。他和杨春本以为朱武这次闭关,是在武艺上有突破。谁知朱武出关后,首先拿出来的,却是一本本所谓的教材——

这样热衷武艺、对文字不太通晓的陈达和杨春,如何能不失望!

不过,对于朱武来说,虽然武艺上的突破让他感到高兴。这些编写出的教材,却同样凝聚了心血。

尤其是胡老三的事情,让他深知没有思想的军队,即使训练得再强大,也可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他在军队的训练上,也开始侧重于教育。让自己麾下的人,难以脱离自己。

如今,首先接受教育的,就是陈达、杨春。

回想朱元璋教育常遇春的事例,朱武神情严肃,向两人道:

“二弟,三弟。”

“我们三人结义,想是像刘关张兄弟一样,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你们可知道,关羽败于吕蒙,其中是何原因?”

听到结义的事情,陈达、杨春两人,顿时重视起来。虽然他们三人结义时没有想过能像刘关张那样开辟一国,却也常常以刘关张自勉,学习他们的义气。

如今听朱武问起关羽败于吕蒙的原因,两人顿时就深思起来。

“应该是东吴背约,吕蒙诡计。”

“关公一时不察,中了他的计策!”

家乡和关羽接近,杨春对他的事迹更了解,率先回答朱武道。

见他说的不错,朱武微微点头,道:

“三弟所言甚是!”

“关羽正是中了吕蒙计谋,才让自己败亡,而且丢了荆州。”

“然而你们可知,吕蒙一个武将,是如何想出这些计谋的?”

陈达、杨春二人虽然识得几个字,又在乡间听说过许多三国故事。但对吕蒙的事情,又能有多熟悉。

两人苦思冥想,仍旧不知道吕蒙是如何想出能打败关羽的计谋,让关羽这个万人敌的大将,都败亡在他手里。

让两人思考了一阵,朱武见他们确实不知其中典故,便将吕蒙故事,向两人娓娓道来,劝导二人道:

“吕蒙军务繁忙,尚且不忘学习。”

“到后来连鲁肃见了,都说他再非吴下阿蒙。”

“也因此留下了‘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典故。”

“两位兄弟刚过弱冠之年,为何这个时候,就已经不愿学习呢?”

一番话情真意切,引起他们反思。朱武又借用孙权的话,语重心长地道:

“我也不是让你们钻研经书去做博士,只是让你们多看些书、了解往事罢了。”

“你们说事情繁忙,抽不出时间学习。但是你们再忙,能有我这个寨主忙吗?”

“连我都经常抽出时间读书,觉得了解那些往事后,会有很大收获。”

“你们在处理山寨的事务后,为何不努力学习呢?”

让陈达、杨春两人,多多读书学习。

陈达、杨春并非不知好歹之人,眼见朱武谆谆教诲,就是让自己两个人多多读书学习,心中大是感动,又有一些羞愧。陈达道:

“大哥,是我二人错了。”

“今后我和三弟,一定努力学习!”

朱武含笑点头,又借用朱元璋的话,告诫二人道:

“克敌在勇,全胜在谋。”

“关羽号称万人敌,却被吕蒙所破,这是谋略不及啊!”

“二位兄弟要以此为戒!”

让他们不要为武功不能万人敌而烦恼,应该学习吕蒙,提高自己谋略。

陈达、杨春闻言,心中大是振奋。前些日子败给史进后,心中产生的挫败和迷茫,也消散了许多——

虽然武功限于天资难以赶上史进,两人却不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如对方。只要在今后努力学习,在大哥教导之下,两人相信自己,定能成为智将。

就这样,经过朱武的劝解后,陈达、杨春两人不但为自己找到了新的提高方向,还完全认同了朱武的谋划,决定以朱武的教材,教导山寨众人。

顺利达成目的,朱武又削了根竹管,试制出一支蘸水笔。陈达、杨春使用后,顿时连声说好,认为当时学字时若有蘸水笔,定然更加容易。

“古者无纸笔,用刀削木为笔,及简牍而书之。”

“这种双瓣合尖竹管笔,一千多年前就有了。”

“可惜因为用起来不如毛笔,没能流传开来。”

“以后有机会用钢铁、金银做笔尖,更加光滑耐磨之后,一定会更好用!”

说着这些好处,朱武在陈达、杨春学识不深,山寨中也没有守旧文人的情况下,将自己制定的左右横排、简化字、拼音等规则,轻易定了下来——

就这个,整个少华山的人,以后都要学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