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是向诸葛亮请教天下大势。”
“主公对天下大势却已有判断,远非我所能及。”
“必须想个办法,让主公更重视我!”
吴用在其它方面上或有不足,心思却极为灵巧。在听到朱武的方略后,已经认识到朱武对梁山泊的前途有完整谋划,他所需要做的,只是执行而已。
故而,虽然对朱武所说的天下大势有疑惑,吴用却没有提出质疑。反而尽心竭力,为他查漏补缺:
“主公既然要缓招安,就不会让梁山泊表现的实力太强,以免被朝廷注意到,不得不做选择。”
“同时在梁山泊大寨外,主公还设立分寨。将梁山泊和这些分寨的关系隐藏好,用分寨扩展实力。”
“这样在招安的时机来临时,主公就能将这些人聚集起来。让朝廷见到梁山泊的实力后,不得不选择招安。”
“所以梁山泊将来,会使用扩充分寨的方式,增强整体实力。”
根据朱武的方略,吴用迅速想到了朱武设分寨的用意。对这种分合之策,感到佩服不已。
只要按这种模式发展,在各地不断建分寨。梁山泊在未来亮出实力时,朝廷只要不想让地方糜烂,就不得不选择招安。
想到这一点后,吴用迅速思索,这里面有没有缺点。
很快,他就想到了这方法的一个缺陷。而且更妙的是,对于这个缺陷,他还有法解决:
“大寨和分寨的设置,最重要的就是通信。”
“我有好友戴宗,岂非手到擒来!”
心中大喜过望,吴用先是夸赞了梁山泊大寨和分寨的实力,继而话锋一转,向朱武举荐人才:
“大寨和分寨的通信,必须保证及时。”
“小生举荐一人,可为寨主分忧!”
虽然已初步建立信鸽体系,朱武对通信的需求,却还没有降低。听到吴用要在这方面举荐人,他顿时想到了吴用的好友戴宗,大喜道:
“既是先生举荐,定然是个人才!”
“不知姓甚名谁,还请快快道来?”
想要尽快派人,把人邀请上山。
欣喜于朱武的看重,吴用颇为自得。尤其是想到萧何的一大功绩就是举荐韩信后,对自己在梁山泊的地位,更多了几分信心:
“王伦在江湖中无人,我却交游广阔。”
“只要多举荐人上山,王伦能和我比地位?”
已经在心中打算,多邀请人上山。
念头一一闪过,吴用向朱武介绍道:
“主公听禀:吴用有个至爱相识,现在江州充做两院押牢节级。”
“此人姓戴名宗,本处人称为戴院长。他有一种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
“南方的人不识,以为他用巫术,又因为俚俗称巫为太保,人都唤他做神行太保。”
“有他来在梁山泊,主公和各地分寨之间,就不用担心消息不通。分寨稍有动静,主公就能发现。”
“此人十分仗义疏财,小生做道士时,和他相交甚厚,只要修书一封,便能邀他前来!”
正式将神行太保戴宗,举荐给了朱武。
朱武早猜到吴用举荐的人是戴宗,听说他有把握邀请戴宗上山,顿时十分欢喜。知道戴宗对梁山泊的作用,更有心学习他的道术,朱武向吴用道:
“我在江淮游历时,也听说过神行太保戴宗名字。”
“没想到这等奇人异士,却和先生相识。”
“待我同样修书,邀请此人上山。”
打算和吴用一起写封书信,回山寨备上礼物后,邀请戴宗上山。
见朱武二话不说,就要亲自写信。吴用既觉得朱武礼贤下士,又感受到他对自己的信任。对于拜朱武为主公,暗自庆幸不已:
“晁天王虽然信任我,却从来没有给过我这等信任。”
“相比在他那里,我在主公这边,才华才能施展!”
更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吴用辅佐朱武时,更加尽心尽力。
没有将生辰纲的事情放下,吴用向朱武献计道:
“一年一兵之费,大约需要三十贯。”
“生辰纲十万贯钱财,足够六七千人用半年。”
“主公既然在各地设分寨,不如派几百人专门设个分寨去劫生辰纲。”
“待生辰纲事发之后,将分寨放弃了给官府做交待。”
“如此既不会让朝廷注意梁山泊,还能用生辰纲的钱财,壮大山寨实力。”
“生辰纲的十万贯,可谓天予不取!”
建议朱武用分寨的名义,劫掠生辰纲的钱财。用这样一桩大功劳,作为上山的投名状。
朱武闻言细思,顿时拍案叫好。他没有真正受招安的想法,不用考虑未来事情败露后是否有后患。只要这件事能一时瞒住蔡京,不让梁山泊因此引来朝廷注意,对于朱武而言,就能冒些风险。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