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信一封,向宋江兄弟说明其中原委!”
闻言摇了摇头,花荣向朱武道:
“宋江哥哥虽然曾邀请我,但我当时正在奉将军命令训练新兵,自然没有同意。”
“如今之所以主动外放,是因为我听人说,将军要割据一方,然后伐宋称帝?”
“将军能否回答,这件事是否为真!”
知道这件事瞒不过,朱武点了点头,大大方方地道:
“梁山泊实力太强,早已被朝廷忌讳。”
“我不愿把兄弟们分开、更不愿让兄弟们无故送命,这种消去朝廷忌讳的方法,朱某绝不肯为。”
“剩下的便只有割据自立一途,让兄弟们有个归宿。”
“至于是否伐宋,要看将来实力!”
确认朱武想法,花荣不由默然。虽然他不是没有想过如何劝朱武改变心意,但是在听到朱武说的朝廷猜忌后,却再也说不出来。
诚如朱武所说,梁山泊的实力早已惹来朝廷忌讳,如果在消灭北辽后仍旧服从朝廷,不是被分化瓦解、就是在征战中送掉性命。梁山泊实力太强,早已不是朝廷能容下去。
如此一来,朱武即使是为了自保,也应该割据自立。来日梁山泊的实力若是超过大宋,他自然能顺理成章地伐宋称帝。
想明白这点之后,花荣知道这件事已经难以挽回,向朱武道:
“将军和花荣是结义兄弟,又是梁山泊的首领。将军定下的方略,花荣不敢有为。”
“但是花荣的父亲是大宋功臣,让花荣前去伐宋,花荣实不愿为。”
“正好宋江哥哥那里需要,花荣也不愿夹在中间为难。恳请将军允许,让花荣帮助宋江哥哥抵挡金兵进犯。”
再次向朱武请求,要去帮助宋江。
听到了花荣的想法,朱武知道他既不愿和自己决裂违背兄弟义气,也不想违背忠君之心,参与将来伐宋。所以才选择去守边,抵挡金兵进犯。
分析其中利弊,朱武虽然对花荣不愿意完全效忠自己有些不满,但是对他的做法,却并不十分反感:
“虽然花荣这样不是完全向我效忠,但是抵挡金兵进犯,也同样是在为我出力。”
“来日南下伐宋时,本就要安排不少人留守,可以把这类人挑出来,守卫长城防线。”
有了这个决定,朱武向花荣道:
“花兄弟如此直抒胸臆,为兄心中甚慰。”
“既然你不愿违背忠义之心,为兄怎会强求?”
“不知有多少人和花兄弟想法一样,我可以把你们都留下来,不去参与伐宋。”
听到朱武没有因此怪罪,花荣极为欢喜,向朱武道:
“关胜兄弟同样不愿违背忠义,呼延灼兄弟和宣赞兄弟担心家人亲戚受牵连,同样不愿伐宋,要向将军进谏!”
有些意外、有些欣喜,朱武向花荣道:
“其他人呢?”
“除了你们几个外,其他人都愿意伐宋,没有丝毫反对?”
花荣想了一下,有些黯然地道:
“其他头领的想法花荣不知,但是除了关胜、呼延灼、宣赞三位兄弟之外,其他人都没有流露过不愿伐宋之意。”
“其实,以梁山泊的实力,伐宋当势如破竹,许多头领心里,都在想建功立业呢!”
向朱武透露了这些人的想法,朱武意外的同时,感到极为欣喜。本来他还担心方向转变过大会让一些人转不过来,没想到那些头领,比他还要想建功立业:
“看来我平时宣扬的建功立业想法,已经在梁山泊头领中深入人心。”
“这些人平时嘴上说着忠义,但是在看到有建功立业、成为开国功臣的可能后,比谁都要积极。”
“罗真人曾说梁山泊忠心者少,义气者稀,此言果然不虚!”
心中既是高兴,又有一些警醒,朱武知道梁山泊那些平日里喊着忠义的,未必有多少忠心义气。反而是花荣、关胜这样真正践行忠义二字的,才是罕见之人:
“都是落草为寇的人,哪有多少忠义?”
“嘴上喊喊罢了,可不能忽悠住自己!”
自嘲一笑,朱武直到这时,才明白梁山泊大部分头领的真正想法,知道除了一些头领有坚定的信念外,其余大多数头领,都是随波逐流、注重实利之人:
“这样也好,只要我不吝啬官位爵位,这些人就会忠心我。”
“不必想东想西,顾忌兄弟义气!”
确定了他们的想法,朱武先是和关胜、呼延灼、宣赞等人交谈一番,又和卢俊义、鲁智深、武松等人推心置腹交流。在摸清楚这些人想法后,朱武将聚集在燕京的头领召集起来,奖赏北伐功劳,商议前途问题:
“自从政和四年、道历三千八百一十一年梁山泊立寨以来,到今年宣和四年、道历三千八百一十九年,梁山泊建立已有九年。”
“九年来,梁山泊从一个不足千人的山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