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审判案件。”
向裴宣说着任命,朱武吩咐他从都察院抽调人手,将大理院庶务处、刑事处、民事处组建起来,然后在地方建立各级法院,选拔法官审判。
没料到朱武做出如此大的调整,耶律大石等人,俱是有些惊讶。大理院源自大理寺,大理寺又源自廷尉,负责审判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各级法院的设置,就让人有些迷惑了:
“不让父母官断案、设置各级法官?”
“百姓会找他们,让他们审判自己吗?”
对此抱着怀疑,众人却没有反对。相比和军务院、政务院、都察院平级的大理院来说,各级法院的设置,实在不值一提。众人更多地在思考大理院建立后,会有什么影响:
“大理院只负责法律事务,能插手的地方远不如其它三院。”
“它的级别虽高,影响力却明显不及。”
被大理院级别所惊,众人却很快失去了兴趣,显然已想明白,大理院影响力有限。未来的核心部门,仍旧是军务院、政务院、都察院这三院。
果然,在将裴宣调去组建大理院后,朱武又加强了都察院的权力,把后世检察院的职能,划入都察院范围。
然后在政务院成立刑法处,以曾经在沂水县担任都头的李云为处长,组建执法机构。把负责法律事务的三法司,完整建立起来。
这么多法律机构,再加上地方需求,让梁山泊法律人才,显得捉襟见肘。想到年后就要在燕京举办考试,朱武向耶律大石道:
“这次考试之时,要有法律科目。”
“通过法律考试的人才,才能在三法司任职。”
“先生是主考官,又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定要多用些心,为三法司选拔人才。”
耶律大石闻言,顿时连连应是,又向朱武问道:
“不知此次考试,是以什么名目?”
“选拔出来的人才,授予何等职位?”
朱武想了一番,向耶律大石道:
“我打算在燕京设立大学堂,考试名目就是为大学堂选拔学子。”
“如今人才短缺,凡是通过初试的考生,都允许他们在大学堂接受培训,培训合格之后,就能成为官吏。”
说着,朱武向众人道:
“这次考试,我打算分为初试、复试、面试三次。”
“初试只考基础知识,只要能够合格,便能算是通过。”
“复试选拔专门人才,设时务、明经、明法、明算诸科,为各部门选拔人才。”
“复试通过之后,再由我举行面试,决定考试名次,授予相应官职。”
听到朱武的设置,众人俱是赞叹。用初试把滥竽充数的筛选出去,再用复试选拔人才,最后再举办类似殿试的面试,确定最终名次。这次考试虽然是以选拔学子名义举行,但是真正性质,却与科举无异。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参加,耶律大石在听到朱武打算把通过初试的人都授予官职后,急忙向他问道:
“初试的题目要不要设置得难一些,降低通过人数?”
“通过的人太多,如何有足够的官位授予?”
朱武闻言摇头,向耶律大石说道:
“不必如此!”
“三法司需要人才,军务院、政务院、都察院也都需要扩充。”
“无论选拔出多少人,都有足够职位。”
说着,朱武向众人道:
“再说,除了通过复试、面试的人员外,其他人并不直接授官,而是让他们先做吏员,逐步上升为官。”
“吏员的身份同军士一样,分为一到九级,达到九级之后,授予从九品散官。”
“这样官吏的界限就重新打通,不至于像大宋那样,许多有才能的豪杰,只能沉沦下吏。”
裴宣等人闻言,俱是感叹不已。他和宋江等人,都是吏员出身。对大宋吏员的遭遇,体会最是深刻。眼见朱武在制定官吏级别时直接将吏员晋升道路打通,这些做过小吏的人,都是极为感慨:
“我等落草为寇,就是为反抗不公!”
“如今自定官制,果然极为痛快!”
对朱武的设置通盘接受,没有丝毫异议。
将官吏制度大略讲了一下,朱武继续说道:
“为了配合官制调整,我打算在政务院设立职官处,由萧让兄弟掌管,确定职官品级。”
“职官处设立之后,各部门职官的调整、以及人员编制,都由职官处负责。”
“官员选拔调动,也要经过职官处。”
听出了朱武的意思,知道这就是事实上的吏部,众人对萧让执掌这个部门,都是羡慕不已。
就连萧让自己,也感到颇为惊讶,没想到朱武将自己放在身边多年后,一下子就外放出去,执掌如此重任。
想到正在进行的官制调整,以及即将举行的考试,萧让只感到压力沉重,向朱武连连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