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授予从六品从事为例,如果无功无过,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由从六品下通直郎提升为从六品上奉议郎,再用三年时间提升为正六品下承议郎,有资格担任正六品官员。如果想上升到从三品官员,需要三十六年时间。”
“而且在品级达到从五品后,如果没有曾经立下减磨勘的功劳,不再按资历升迁品级。达到从三品后,所有官员皆为选任,不按资历晋升散官。”
“这些要告诉文武官员,让他们知道品级定下之后,必须积极立功,方能快速升迁。”
仿照宋朝的磨勘之法定下晋升制度,王伦、吴用等人,对此俱是赞叹。他们在见到闻焕章这个状元迅速成为朱武身边的红人后,对这些新科文士是否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本来还有担心,在知道磨勘制度后,顿时担心尽去。
按朱武的说法,闻焕章这个状元如果只靠熬资历,需要三十六年才有资格担任从三品官员。努力立功的话,也需要先用功劳减去三十六年磨勘。
这样一段时间,足够两人找到对付闻焕章的做法,让闻焕章这个后起之秀,难以威胁两人。
同样想到了这一点,闻焕章却无法反对。磨勘法在唐朝便有实行,在宋朝更是大行其道,朱武将它改动后用在这里,让所有梁山泊的老人成为受益者,闻焕章这个新人,如何能够反对。
此时,他也只能希望朱武能提供更多立功机会,减少磨勘年份:
“减少磨勘的功劳,应该如何确定?”
“文官没有武官的立功机会多,岂非难以升迁?”
朱武点头说道:
“为的就是这样!”
“正因为文官的升迁机会没有武官那么多,他们才会在权衡利弊后,成为文职军官。”
“让他们把精力用于打天下,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划算一些!”
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目的,朱武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就是要用这种方法鼓励文人从军,让他们为自己打天下出力,而不是安安稳稳做官。
闻焕章无言以对,甚至还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转为文职军官,获得立功机会。毕竟他的长处在于军略,担任文职军官,更加适合一些。
而且,在听到朱武所说的立功奖励后,闻焕章更觉得,自己应投笔从戎,成为文职军官。
“减少磨勘的功勋,分为一二三等。一等功勋减少三年磨勘,可直接晋升一级散官二等功勋减少二年磨勘三等功勋减少一年磨勘。”
“文官和文职军官立功,授予忠勤勋章,按一二三等级别,减少磨勘年份。吏员若是立功,授予忠勤奖章,如果吏员能立下获得忠勤勋章的大功,直接授予从九品散官,推荐入燕京大学堂学习。”
“武官若是立功,授予忠勇勋章,按一二三等级别,减少磨勘年份。军士若是立功,授予忠勇奖章。如果军士能立下获得勋章的大功,直接授予从九品散官,推荐入讲武堂学习。”
“文武官员的勋章,在和平时按照考评而定。只有考评上上或排在评比前三,才能给予奖励。”
“文职军官和武官除了有平时考核外,还有战争功劳。只要战争结束,立刻评定功勋。”
“如果能立下定鼎之功,还可以授予宝鼎勋章。将来授予爵位,主要观看勋章。”
将减少磨勘的功勋定下,朱武同时推行勋章制度,希望用这种既有荣誉还有实利的勋章,鼓励官员立功。
闻焕章听到这点后,很快想到了战争时期文官和文职军官的立功机会差距,甚至决定以状元的身份,成为文职军官。
对闻焕章的决定极为欣喜,朱武当即任命他为参谋处副处长。希望用这个榜样,带动文士从军。
消息传到燕京大学堂,那些刚刚完成培训,畅想着要成为官员的文士在知道这件事情后,对文职军官的决定,都是有些好奇。在他们知道文职军官在战时的晋升速度有可能和武官一样快时,许多人都放下矜持,在填报官职意向时,愿意成为文职军官。
唯有一些出身宋国的文士,仍抱着鄙视武人、不愿从军的念头,坚持要成为文官,不做文职军官。朱武在劝说无效后,也只能接受他们志愿,把他们分配到各县,成为县级官员。
其余选择去卫所成为文职军官的人,朱武以各卫初建为由、把他们作为开创功业之人记入名册,等待卫所完全建成后,就为这些人授勋,减少相应磨勘。
就这样,朱武上半年招收的文士,在经过各县和卫所分担后,大多有了职司。一些特别优秀的,还被留在燕京,进入各处任职。朱武对地方的掌控,达到一个新阶段。
在这样的形势下,几乎每过一天,朱武所掌控的实力就会变强一分。对于夺取天下,越来越是自信。
尤其是八月份时,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驾崩的消息传来,朱武和燕京众臣,都是欢呼雀跃,为这个枭雄的逝去,感到高兴不已。
没有了完颜阿骨打,金国就没有绝对核心,他们要面对的金兵,多半只是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