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宋国新皇帝追回政和以来道官、处士、先生封赠奏补等敕书。对燕京发生的事,根本顾之不及。
不知自己因为宋国新皇帝的帮助免去一劫,朱武更感慨的是党争祸国,自己要严防结党:
“党同伐异,不问是非。”
“党争对国家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历朝但凡有党争,都会转入衰微。”
“汉朝党锢之祸、唐朝牛李党争、宋朝新党旧党,莫不都是如此。”
“一定要严禁结党,预防党争出现。”
尤其是想到明朝灭亡的东林党和阉党之争,朱武更觉得党争是个大患,对此严加防范,保证政令统一。
“异论相搅可以在资政院,政务院要保证上下统一。”
“必须要明确相应责任,保证行政效率。”
记住这个教训,朱武在继续观看情报,看到上面提到高俅病卒,朱武进入镜像空间查看后,这才惊觉高俅这个让许多梁山泊好汉上山的大奸臣,如今已经离世:
“高俅老儿倒是好命,因为和童贯争权失败,提前从道君皇帝身边脱离。”
“如今更是病逝、只被追削官职,相比其他奸臣,已经能称得上善终了。”
“将来破东京后,定要把此人开棺戮尸,对罪行重新定论!”
知道梁山泊好汉对高俅的愤恨,朱武将这个消息传给林冲、史进等人,并且向他们传达了以后修撰宋史时为高俅盖棺定论的想法,把这些人对高俅的愤恨,转移到宋国上面。
林冲、史进等人得知后,果然心中大恨,把一腔没能亲手扼杀仇人的愤恨,转移给了宋国。纷纷要求朱武出兵南下,攻占宋国都城。
甚至朝中的文官,在朱武占据河北山东大肆提升官位后,同样对攻占东京极为热心,劝说朱武出征。
明国上上下下,都对灭亡宋国,变得极感兴趣。
知道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朱武没有被冲昏了头脑,以钱粮不足为由,拒绝此时出征。同时,他还借着这个势头,把建立合作社和钱庄、粮行的事情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督促各地官员,完善地方建设。
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明国在夏收后,暂缓了粮食紧缺。有望在秋收后,解决钱粮问题。
朱武在考虑金兵第二次南下的时间后,同样也要求各地收集钱粮,为秋收后发动战事,做好充分准备。
就这样,到了八九月份,明国君臣接连收到了几个好消息。首先是合作社和钱庄、粮行在河北山东顺利推行,为接下来的战事准备了充足的钱粮。其次就是在朱武的努力下,扈三娘终于怀上了身孕,让担心明国继承人的臣子,彻底放下了心。
在这接连的喜讯下,明国上上下下,都是摩拳擦掌,准备劝朱武出兵东京,取代宋国称帝。
不过,也就是在这时,宋国在太原陷落后,派使者护送仪福帝姬完婚,并请求明国出兵河东,迟滞金兵南侵。
这个消息,让明国的朝堂产生了争论,在西进和南下之间,许多人议论纷纷。
作为坚定的南下派,耶律大石在取代吴用主持参谋部后,一直在为南下的事情做准备。认为对宋国的请求不用理会,要赶在金兵南下洛阳前,攻占东京等地。
宋江等人则认为应答应宋国请求,在河东迟滞金兵,阻碍金兵南侵:
“宋国送来帝姬和殿下和亲,已展现出诚意。殿下若置之不理,定失宋人之心。”
“更何况太原沦陷之后,河东定然不保。河北紧邻河东,也会受到侵扰。”
“莫不如主动出击,把金兵迟滞在河东。以河东为战场,和金兵继续周旋。”
耶律大石则不以为然,向朱武道:
“太原沦陷之后,河东必然不保。此时出兵河东,已经于事无补。”
“此时应南下东京,赶在金兵攻占洛阳前,占据东京等地。”
“不可抱薪救火,为宋国火中取栗。”
对宋国仍有一些敬畏,宋江听到耶律大石把攻占东京说得轻而易举,不由大是皱眉。眼看朝堂上许多人和耶律大石一样对攻占东京跃跃欲试,宋江急忙说道:
“殿下以民族大义起兵,以驱逐胡虏的名义,收揽中原人心。”
“如果在金兵南下时不出兵救援宋国,反而还趁火打劫攻占东京,一定会引发宋人不满,甚至招来抵抗。”
“这样攻占东京,不过是获得一座城池,却有更多的人,在南方拒不归顺。”
“以小利而失大义,实非智者所为!”
朱武闻言赞叹,心中很受触动。宋江在言语中虽然不乏对宋国的敬畏,但他所说的大义人心,却让人不得不考虑。
自从在燕京建立政权后,替天行道的口号就被朱武所放弃,他如今正在高举的,是驱逐胡虏的大旗。
如果在这时和金国沆瀣一气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