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三将家眷如何处置?”李晔问道。
“全部缉拿,一同于明日问斩。”
“给董从实留一点血脉吧。”脑海中董从实挥刀自刎的场景历历在目。
两人三言两语就决定成百上千人的命运。
殿中四人都沉默起来。
还是张承业开口:“蓟王、辉王等七个王府已经被抄没,加上刘季述,共得田产一万三千顷,钱十万缗,金一万二千两,银四万七千两,绢九万四千匹,粮十万石,另有珍玩字画两千五百件。”
终于听到点高兴的事。
钱啊绢的他没个概念,但这十万石粮食,可太及时了。
神策军军俸每人每月三斗,加上亲卫军按三万人算,够维持一年多几个月。
怪不得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来个拷饷,这帮王爷真是有钱。
韩偓叹道:“昔年武宗朝时,随便一个王公上卿,家产也不止这么点。”
会昌遗风的会昌,就是武宗的年号。
这是嫌少啊?
李晔觉得很满足了,长安被乱军几次攻破,能有这么多就不错了。
“田产全部充入皇庄,然后租给流民耕种,你们看租额多少合适?”李晔现在最关心就是田地。
“陛下要施行均田制?”赵崇凝道。
李晔后世穿越而来的,看的闲书多,也了解一些,田地关乎他未来的发展,不得不谨慎,帝国的崩溃,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出了大问题。
赵崇凝学识渊博,见李晔面有疑惑,详细说明了均田制。
所谓均田制,就是土地国有,租给百姓耕种,以均田制为基础,施行租庸调制。
凡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为租,服一定的徭役为庸,缴纳当地特产称为调。
均田是根本,问题是国家安定以后,人口数量增长,国家拿不出土地来均田,又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国家开销不减反增。
百姓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农人逃田,均田制名存实亡。
后来唐德宗宰相杨炎改革税赋,开创两税法,所谓两税,就是夏秋两次收税,有多少田就收多少租钱,庸调全免。
此法有利有弊,简化了朝廷收税手续,也减轻了民间负担。
但从此之后,朝廷不收受土地,民间自由买卖,加剧了土地兼并。
朝廷对土地的控制日益薄弱,遇到朝廷用钱,各种苛捐杂税随之而来。
听完赵崇凝的解说,李晔便明白了两者的利弊,“田地先归皇庄,租给长安百姓和流民,取消庸调,只收三成粮租,每户民壮农闲时,必须练兵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