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了国内的金融秩序,经商环境大大改善,受到了商户们的大力支持。
商业的发展,也能减轻百姓田赋的压力。
其实民间大宗商品早就在用金银结算。
西北更是直接采用黑衣大食的金银币。
不可能商人背着几万斤的缗钱到处做生意吧?
大唐经济没能腾飞,就是受制于钱币的限制。
而掌握金融秩序,无异于大唐手中多了一把刀子,既可以向外收割,也能向内收割既得利益者。
至于民间,李晔听其所便,百姓日常用不到金币,最多用到银币,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就够用了。
交租也多是直接收取粮食。
当然,金银币的推行,也催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大唐需要获得足够的金银矿来源。
目前的金银存量是够用了。
不过经济腾飞是成几何级增长的。
这时代受制于生产力,做不到如后世华夏一般经济腾飞。
但只要要提前部署。
李晔把目光对向了倭国。
约略记得倭国有个石见银山,在倭国战国后期,其产量一度高大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陆续被开采了四百年,而且就在出云州附近。
至于金矿就更好找了,除了萨摩地区,还有佐渡岛,金银铜全出,当地也有“在能登国挖掘铁矿的人,去佐渡国掘金”的传闻。
这要知道地点,再去勘探就行了。
李晔召集将作坊的匠人、学徒,尚学中行将毕业的学生,分成三队,调配一千五百神羽军,陪同他们奔赴萨摩、出云、佐渡三地。
只要找到一处,就够目前大唐的用度了。
其他的以后慢慢找。
除了探险队,李晔还令礼部侍郎冯道,带着册封源经基为顺义王的诏令,专程去倭国册封。
不过这道诏令,需要源经基付出相应的代价。
除了必须缴纳的岁币,还需要每年至少提供一万倭人赴辽北为大唐服徭役。
临行前,李晔细细叮嘱冯道,既不要逼的太狠,也不要让他们轻松。
温水煮青蛙才最具有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