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章 大汉的无名英雄(4000字)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宜城的晋军守卒有近千人。

其中大半是当初跟着张雄守在上洛的兵卒,张雄被董猛给坑死后,这些兵卒没有了依靠,在无奈之下,也只能投奔董猛。

张雄有其父张颌之风,练兵也是不错,麾下的老卒有一些人还随同杜预征战过蜀中,作战经验相当的丰富。

当然,这个经验要打引号来区分。

若是打顺风仗,这些老卒一个个如狼似虎,没有说的,绝对是赶尽杀绝的好手,当年刘谌逃到南中,就是被张雄带着人给追上的。

若是打逆风仗,这些将卒就靠不上了。

张雄战死,直接打掉了麾下兵卒的脊梁骨,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之所以愿意守在宜城,而不是到洛阳去。

完全是因为宜城不起眼,又靠近郩山一带,逃跑起来方便,商洛的群山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是夺命的险恶之地,对熟悉的山民猎户来说,则是最佳的隐匿之地。

宜城要是遭到汉军的重点进攻,张雄旧部的这些残兵败将只要一钻山沟,就能逃之夭夭,至于董猛这人是死是活,老卒们才不会去关心。

他们心中愿意效命的将军已然战死,他们心中的信念也随之崩塌。

在未来的日子里,除了保卫自己的妻儿,他们已经再没有拿起武器主动出击的勇气。

历史上,这些散落的晋军老卒在豫西一带与诸胡连番激战,涌现出了李炬、郭默等坞堡地方武装领袖,他们与祖逖一起奋战在抗胡的前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所以,正是汉人自相残杀,让胡虏有了可乘之机。

而赵广没有急着挥兵东进,就是想给汉人保留一点复兴的种子,正如张雄部下的这些将卒,他们并不是十恶不赦,他们一样是大汉男儿。

宜城落入汉军之手。

洛阳的西大门也随之洞开。

文鸯的作战风格很独特,那就是骤风暴雨般的疾攻,后面有没有保障,于他来说,并不重要,反正在同等条件下,也很难有对手能挡得住他。

十二月二十六日,文鸯汉军前锋五百骑冲破封锁,到达洛阳西门外,羊祜得悉文鸯军中,赶紧打开城门将文鸯接了进来。

这几日间,东门、南门一带已是战火连连,徐胤军在得悉汉军攻下宜城之后,一面派兵抢占洛水沿岸的水埠,以确保后路安全,一面与王浑两军协同作战,对洛阳东、南两面发动进攻。

若不是杜预及时回援,洛阳这时早已陷落。

羊祜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很强,但具体到单场战役的微操作上,还是杜预更加的可靠。

文鸯军进洛阳。

其意义非同小可,这代表着洛阳城头还在执着飘扬的“晋国”大旗要被撤下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让人熟悉又怀念的明黄色条陈、黑体书写的“汉”旗。

煌煌大汉,在失落失望了五十余年后,终于又再一次回归。

虽然如今的新汉,不是记忆中期盼的那个远征漠北、横扫匈奴的大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汉王朝之所以被人所铭记。

不就是因为他的子孙一次次的重建,一次次的复起,西汉之后有东汉,东汉之后有季汉(蜀汉)。

二十七日。

文鸯率百骑出东门,于王浑军前挑敌骂阵。

文鸯骂阵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击晋军的士气,让他们提不起攻城的斗志。

跟他进入洛阳的汉军只有五百余人,自不可能出战与数万的晋魏两军混战,文鸯有本事杀透重围,他手底下的汉骑则没有这个能耐。

淮扬兵古之称为东夷,士卒披发刺身,作战勇猛,战斗力出众,但也要看对手是谁?

文鸯在合肥城外,七进七出,将魏军杀得大败,将司马师杀得眼珠暴裂而亡的事迹,在扬州一带已经被传的接近神话。

“文鸯,对面那敌将竟是文鸯?这等凶悍之徒,又怎么可能打得过?”淮扬军中,不乏多年老军伍,他们中许多人经历过当年淮南三叛,对文鸯的神勇记忆犹新。

王浑中军帐。

锦袍之外,披了一件黑色大氅的王浑很有儒雅之风,从面容上看,白皙又俊朗,古之名将之相貌也不过如此。

军中诸将在文鸯讨敌之下,个个鸦雀无声,无人应战,让王浑很没有面子,他冷冷的扫视了一圈,见依旧无人上前,眼眸中狠厉之色渐显。

“啪!”王浑重重的一拍案几,大声斥道:“你们这群懦夫,不就是一个文鸯吗?他又没长得三头六臂,一个人打不过,就二个,二个打不到,就三个,就算是用人堆,也能堆死他。”

王浑骂得痛快,晋军将校却依旧无人敢出声,人多就能打赢文鸯,也不知道王浑从哪里得来的经验,当年司马师的兵马也有数万人,最后还不是惨败在了文鸯的一枪一鞭之下。

“玄冲兄,这群人都被文鸯给吓怕了,估计上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