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北伐
在岐蜀争斗的时候,朱温派高级官员出使成都,在给王建的信中,朱温亲切地称呼王建为“皇帝八兄”。
王建出身“忠武八都”,隶杨复光麾下,与朱温有过短暂的同袍之谊,朱温便以此为切入点,说咱俩昔日同朝为官,各为异姓封王裂土、位超将相,而且咱俩一直书信往来,感情深厚,希望两国继续维持以往情谊。
朱温以后梁皇帝的身份,肯定了前蜀的合法性,以“两国”相称,并指出李茂贞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这封书信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直接确立了前蜀的政治地位,王建的“前蜀”位列“十国”,而刘守光的桀燕则是非法的伪政权。
在给后梁的回信中,王建毫不客气,抬头是“大蜀皇帝致书于大梁皇帝阁下”,书信内容则更是不卑不亢,只承认两国的平等政治地位,而不承认“大梁合法继承大唐,蜀地偏安一隅搞割据”的说法,提出“梁蜀之欢”、“兄弟之国”,两国政治平等。
后梁的国书中,印文曰“大梁入蜀之印”,王建亦刻“大蜀入梁之印”。处处显示出梁蜀平等。
当然,我们的主流史观还是将后梁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属“五代”之列,前蜀则是地方割据政权,“十国”之列。
朱温主动与之达成“两国友好”,屈尊承认前蜀的政治地位,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便安心北伐。
朱温命杨师厚率三万部队进驻邢州,蓄势待发,自己则亲率大军北渡黄河,御驾亲征。
当他抵达卫州时,忽然得到情报,说河东军已经跨越太行山,向东昭义扑来。朱温顾不得休整,立刻下令直奔东昭义,要亲自与河东军决战。
在朱温的催促下,他的部队一刻不敢耽误,昼夜不停,一路急行军。两天后抵达相州,结果收到最新消息,说之前的消息有误,河东军根本没来。
扫兴之余,朱温下令原地休整。
此时的相州刺史是李思安。而李思安正在闹情绪,原因是李思安因“潞州之战”的失利,被贬做小小的刺史,心有不甘。于是到任相州后不理政事,甩手撂挑子,以致于田园荒废、仓库空虚。
朱温的突然到访,让李思安一下子慌了手脚,不仅没有威严齐整的仪仗队列队欢迎,甚至拿不出足够的饮食供应军需,更没时间掩盖凋敝的民生现状。
朱温大发雷霆,当场免去了李思安的所有官职、爵位。
几天后,朱温从相州出发,又得到一条情报:河东、成德联军南下!
朱温急于求战,于是下令急行军。朱温急于洗刷前两场在战争的耻辱,而他的士兵却都是前两场大战的惊弓之鸟,听到河东军要来,纷纷逃亡,即便是最残酷的刑罚也抵挡不住这种趋势。
很快,最新消息:沙陀兵没来。军心得以稳定。
朱温抱病出征,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一连几次情报失误,使得大军仓皇奔袭,狼狈疲倦,使得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朱温的暴脾气再也压制不住了,身边人往往因一点小错就被诛杀,人们更加恐惧不安。
朱温决定先班师回朝,调整身体状况和军队士气。
途径怀州时,怀州刺史段凝对朱温远接高迎,礼数周到、招待丰盛,朱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喜悦,盛赞段凝的忠心。段凝,不是外人,是朱温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是朱温的宠妾之一。
回到洛阳后,朱温的病情出现恶化。
几个月后,朱温的病情才稍稍转好,此时的刘守光已经困守孤城,向朱温发出十万火急的求救信。朱温决定再次御驾亲征,声援幽州刘守光。
皇帝要亲征的消息传来,文武百官面带忧愁,只因朱温在上一次亲征时喜怒无常、杀人泄愤,故而无人愿意扈从。朱温听说后,火冒三丈,决心杀鸡儆猴。
出发当天,朱温忽然下令休整,赏赐扈从官员饮食,命令官员们集合领赏。结果张衍等三人最后赶到,朱温就把三人当场斩首。张衍,张全义之侄。
途径怀州时,段凝的供奉远比上次更加丰盛。朱温非常高兴,感慨良多,忽然下令:把李思安无限期流放崖州今海南省琼山市,“寻赐自尽”。在诏书上,朱温点名褒扬了段凝,“观明远之忠勤若此,见思安之悖何如”,段凝,原名段明远。
一代名将李思安,就这样被朱温赐死。而朱温口中“忠勤”的大舅哥段凝,日后也将以实际行动打朱温的脸。
朱温抵达魏州,命北伐总司令杨师厚、副总司令李茂勋包围枣强县命贺德伦、袁象先包围蓨县。两支部队作为北伐的第一梯队,朱温亲率大军进驻贝州,作为接应。
这一日,朱温亲自登上高坡,视察地形。
成德将领符习恰巧率领数百骑兵巡逻,见有后梁军队,立即发动进攻,将其驱散。他并不知道,后梁皇帝朱温就在这支队伍中,只当做是寻常的后梁散兵游勇,并没有穷追不舍。错失了一个永载史册的不世之功。
就这,朱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