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7章 咸平之治  五代十国往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后很快又被重新提拔。

太宗末期时,傅潜被任命为高阳关都部署,其后又分别任延州路都部署、镇州路都部署,真宗即位后,估计是看中了傅潜在河北边境的工作履历,而任命他为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都部署,所以当契丹入寇时,傅潜才得以挂帅御敌。

傅潜的简历虽然耀眼,但实际能力却令人深表遗憾了,史书说他“畏懦无方略”,又怂又傻。

当时傅潜麾下有八万余众,将士们爱国情绪高涨,自制了铁锤等兵器,听到契丹大举进犯的消息后,纷纷请缨出战,“争欲奋击”,杀敌报国,一雪前耻。结果傅潜下令闭门坚守,谁敢请缨出战,谁就会招来傅潜的一顿臭骂。

很快,辽军就攻克了重要据点——狼山镇石寨,河北地区门户顿开,契丹骑兵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镇州、定州与后方的联系被切断长达数月。在辽军完成连杀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未遇宋军有组织的抵抗,河北地区的宋军在总司令傅潜的英明领导下处于瘫痪状态,唯一的动作就是没有动作。

朝廷急了,不断派人抄小路催促傅潜赶快组织抵抗,又派来多路援军。部将范廷召等多次催他出兵,均遭拒绝,范廷召情急之下怒骂道:“老奶奶都比你胆儿大(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傅潜羞愧不能答,但仍拒绝出兵。

辽军攻打定州时,朝廷派李继宣领三千禁军驰援。李继宣抵达战场后,发现渡桥已经遭辽军破坏,于是伐木架桥,追击五十里,辽军撤去。李继宣锐不可当,但毕竟只有三千人,于是多次请求傅潜给他增兵,好追杀辽军,然而傅潜却一律予以驳回。

副帅(都钤辖)张昭允也屡屡劝他出兵,傅潜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敌人太强大了,咱跟他们硬刚,不是找死吗?听我的,乖乖躺平。”

后来实在顶不住压力,才勉强拨给范廷召八千骑兵、两千步兵,让他出高阳关阻击辽军,并许诺自己会亲率主力部队作为后援。然而等范廷召与辽军短兵相接后,傅潜无耻地放了他们鸽子,没有进行支援,于是范廷召等大败,大将康保裔力战捐躯。

康保裔的祖父康志忠是烈士,牺牲在讨伐王郁的战场上,父亲康再遇也是烈士,牺牲于讨伐李筠的战场上,康保裔作为烈士子弟服役于石守信帐下。当他陷入敌军重围时,原本有机会突围逃脱,但他视死如归,拒当逃兵,一门三代,皆为国捐躯。

宋真宗赵恒在魏州行营得到了康保裔阵亡的消息,悲恸不已,下诏追赠侍中,废朝二日;康保裔的儿子、孙子全部进入体制内;康保裔84岁的老母被封为陈国太夫人,其已故亡妻追封河东郡夫人。

赵恒随即从魏州向前线增派援军,其中就有石保吉——石守信次子。

当魏州援军赶赴镇州、定州,与傅潜会师后,傅潜却将他们扣押,不准他们出战,陪他继续苟着。

于是,辽军的魔爪从河北伸向了山东,先劫掠了德州、棣州,又渡过黄河袭击了齐州(今济南市)、淄州(今淄博市),集齐了德州扒鸡、济南烤地瓜、淄博烧烤的山东三大件儿。

赵恒就纳了闷儿了,往前线派去的精兵不少了,有名有姓的大将也不少了,怎么迟迟不见捷报?派人一问,才知道诸将一直请求出战,而傅潜一概不准,即便有人杀敌立功,傅潜也将捷报隐匿不报。

赵恒勃然大怒,当即派高琼驰赴前线,接替傅潜的军职,并让傅潜麻利儿地给我滚回来,接受组织调查。

文武百官纷纷上表,要求诛杀傅潜,赵恒念其追随先帝多年,免其死刑,但下诏削夺其官爵,全家流放房州,抄没全部家产。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拿掉尸位素餐的傅潜之后,宋军被压抑已久的战斗力终于爆发出来,范廷召率军追杀辽军,一口气追到莫州以东三十里处,斩杀万余人,营救被掠人口数千人,缴获鞍马器械无计其数。

莫州刺史杨延朗前来觐见述职,赵恒非常激动,把他介绍给诸位亲王,说这就是“杨无敌”杨业的儿子,深有父风,以后边境交给他就能放心了。随后重赏遣还。

等范廷召的捷报送来,群臣称贺,赵恒更加高兴,兴奋之余,于行宫壁上题诗,下令重赏有功将士。

咸平三年(1000)正月,辽师满载而归,徐徐撤退。真宗赵恒命副总司令王荣追杀辽军。

然而王荣却遗传了傅潜的怯懦气质,不敢追杀,但也不敢抗旨不遵,于是机智如狗的王荣就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妙招:一拖二避。

自接到追击命令之后,王荣就磨磨蹭蹭找各种借口拖延出兵日期,直到探知辽军已经渡河而去,这才耀武扬威地出去溜达了一圈,“他妈的,人呢?有种你别跑!”而深入到今天山东淄博、济南的辽军,由于迷恋烧烤且剽掠的战利品过多,影响到了撤退速度,等王荣出兵的时候,这支辽军仍徘徊在黄河北岸的滩涂地区。

王荣暗自替他们着急,“怎么走的这么慢,讨厌!”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故意在黄河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