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绕行右翼阵地的是靖安军一旅2团2营3连。
虽然排序不代表着战斗力排名,靖安军这帮王八蛋也是背弃了祖宗的汉奸,但骨子里属于中国人的习惯还是保留着的,越是排名靠后,越是觉得自己不怎么受重视,就越是想证明些什么。
这位二鬼子上尉步兵连长显然就是这么想的,所以,贼卖力。
不辞辛苦的带着手下一百多号人在密林里绕了老远,就希望能一举翻越山林,进攻中方主阵地侧面,也好给亲临战场的靖安军一旅最大BOSS李寿山留下点印象,日后升官发财都不在话下了。
只是,俗话说望山跑死马,看着大山就近在咫尺,等人跑过去都得好一会儿,更别说还要在压根没有什么路的山林里前行了。
这个憋足了劲儿想获得战功的靖安军上尉连长在山里绕了好半天,其实也不过才绕出不足两里路。
但那不是没有效果,至少让他绕过了另外三个高地,抵达了老黑设置的最后一个防御高地。
至少,完美的避开了老黑希望中的两处高地夹攻的设想。
四名冲锋枪兵和八个川军没有多少时间布设工事,就因地制宜,搬了些大石头架着做掩体,并用随身携带的日式单兵工兵铲给每个人都挖掘了60公分深一米五长的单兵野战战壕。
4个冲锋枪兵居于最前,对山下形成一个半弧形,8个川军步兵位于他们七八米之后,组成第二道防线。
现在已经是11月底,冬日的白天气温也不算高,山里生活的禽类都躲在灌木丛中,只有走近它们才会将其惊扰飞出藏身地。
士兵们就是通过这些异常判断出有人正在由密林中接近,这个高地领头的是一个中士,是警卫班的班副,也是一名原四行营的老兵,经验也足够丰富,立刻以手势通知所有人,藏好身形不要发出声响。
8名川军那经历过这阵势?仅用12个人要对付不知道多少的敌军,自然是大气都不敢出。
在同样陌生的环境,又是战时,靖安军们当然也很谨慎,将近160人,以步兵排为单位,分成前中后三路,每个排中间相隔最少三十米,这是防止对手一顿炮轰过来一锅端,如果只有步兵,那又能相互支援。
警卫排中士很有耐心,一直伏在以石头为工事的后面,透过专门留下的射击孔小心翼翼观察。
直到判断出由这面山上爬上来的敌人超过一百号人,第一波先头部队进入到40多米的距离才开第一枪。
四支冲锋枪同时扫射,超过轻机枪射速的四道火舌直接把猝不及防的靖安军打了个踉跄,第一波集火就至少干掉了十个人。后面的川军也是不管不顾的开枪,就算打不着人,那声势也是足够吓人。
一片靖安军惨呼着向山下滚,没被子弹打着的靖安军也是立刻连滚带爬的向树后面向能藏身的石头后面躲去。
但靖安军的心理素质极强,并没有被这突然而至的打击给吓倒,后面的士兵纷纷向上方腾起硝烟的位置开枪,一时间,子弹打得石头上火星直冒,碎屑横飞。
幸好,在构筑这种临时工事的时候,士兵们都是用数十斤重的石头架着,留下人头大小的缝隙做为射击孔,既保证了射界,也有足够的防护。
别看靖安军步枪和轻机枪打得欢,基本没有人在这一波还击中受伤。
“给老子用掷弹筒,炸死他们!”赶上来的靖安军连长咬牙切齿的下令。
他一个步兵连有9具掷弹筒,都被他特地抽出来放在后队,既是为了保护也是方便发动榴弹攻击。
只是,密林是把双刃剑,既保护了他们也阻碍了他们。
不光是阻碍了视线,让掷弹筒兵根本看不清敌人的大概位置,掷弹筒发射的榴弹若是碰上粗树枝弹回来,那可真是好玩了。
掷弹筒兵们,必须找到开阔地。
所以,他们很快就发现到了一处山坳还算平坦的坡地,没有树,只有一些灌木,距离这里不过百十米,完全可以对山顶上布防的中国人发起攻击。
看不到具体人影不要紧,他们只需要看烟就够了。
这个时代的步枪一旦开枪就会腾起肉眼可见的白烟,烟浓的地方,自然就是敌人开枪的位置,9具掷弹筒打过去,就是靠概率也能命中不是?
这个想法当然是不错的,但提早一步抵达这里的警卫排士兵们当然不会忽略这个可以攻击到他们的山坳。
两个高地,其实就像是一个钳子一样,把这个坡地给死死的照顾着,没有人来这儿就算了,但若是有人去哪儿,就会被两处高地的交叉火力暴揍。
靖安军如果不是那么急切的话,派出侦察兵进行地形侦察,应该会发现这块区域的不妥。
但很遗憾,他们太急于求成了,尤其是通过枪声判断在此地阻击他们的士兵绝不会多于两个步兵班之后。
靖安军连长为速战速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