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一章:伴君如伴虎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时有些拿捏不准,这话的用意,到底是对奏疏内容不满,还是希望他坚定态度。

迟疑片刻,杨杰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他平素虽有自矜,但是,却也不是个听不进去话的人,早在入宫之前,杨洪便反复嘱咐他,在御前要恭谨诚然。

如今既然摸不清楚天子的用意是什么,那么说实话,应当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略一沉吟,杨杰便道。

“回陛下,既在战场之上,胜负自当由主将领之,这本无可非议,就此而言,鹞儿岭一战大败,先成国公朱勇,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理当受罚!”

“但是,陛下,恕草民直言,朝廷之上曲直是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于朝堂是否有益!”

“何况,臣父奏疏当中已然写明,鹞儿岭一战,成因复杂,并不单单是朱勇一人之责。”

既然是打仗,那么打败了,自然首先要追究的是领兵大将之责,这本无可厚非。

事实上,这也是当初土木之役的消息传回京师之后,朝堂上下对于鹞儿岭一战迅速有所定论的原因。

朝堂上不是没有明眼人,他们自然清楚,鹞儿岭一战的过程当中,有种种状况,但是,既然朱勇是领兵将领,那么出了事,就该他负责!

听闻此言,朱祁玉俯了俯身子,却没有就着杨杰的话头问下去,而是颇带着几分刁难的意味问道。

“所以,你觉得公正并不重要?”

这话同样不好答,以至于,杨杰听完之后,额头上都渗出了丝丝的汗水,不过,他到底并非平庸之辈,略一思忖,便道。

“陛下明鉴,草民求学时,曾闻儒法之争,绵延千年,草民不才,略有所得,贸然言之,请陛下恕罪。”

“法家以法治天下,儒家以德安社稷,其所为者,皆以安定天下,保重社稷为目的。”

“然二者所不同者,便在治国之道也。”

“法家以制度,法令为先,商鞅变法之时,曾有一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不可谓不公正,然秦法严苛,民怨沸腾,以致二世而亡。”

“汉代之秦,首推黄老,后尊儒术,果天下大兴,然至前宋,儒门大兴,文驭于武,却有澶渊之辱,南迁之祸,何者?”

“皆因治国之道,未有万世不易之法,法家求公正,儒家重仁恕,二者皆为煌煌正道,用之适宜,则国家兴盛,用之不宜,则为取祸之道。”

“故以儒法之用,无一定之规,陛下圣明英断,为千古圣君,当取公正乎,取仁恕乎,存乎陛下一心,为社稷故,儒法皆为国之正道,此草民浅见也,请陛下垂训。”

显然,杨杰是打过底稿的,不然的话,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不可能如此清晰条理的说出这番话来。

但是,无论是否有过准备,都不重要。

朱祁玉望着眼前的年轻人,神色有些复杂,片刻之后,他轻叹一声,道。

“说得好,甚合朕心,但是,杨杰,你可明白,你这番话,若非说与朕听,换任何一位天子,必将你当场诛之!”

要知道,儒法之争,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尽管历代帝王,治国之时都不可避免的会引用法家的做法和思想,但是,却没有人会将其宣之于口。

因为,做是一回事,说又是另一回事。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早已经是朝堂上的主流思想,而事实证明,儒家的仁恕之道,也的确对治国理政是最有用的。

至少,比纯粹法家的严刑峻法,在维持社稷稳定上,要强得多。

但是杨杰的这番话,却推翻了这种主流的看法。

在他看来,无论儒家法家,讲仁恕还是讲公正,最终的目的,都是以社稷为本。

换而言之,用儒用法,要视情况而定,这种言论,放到朝堂之上,必会被群起而攻之。

要知道,学术之争,从来不比战场上的双方要更加轻松。

不过,对于天子的这番“威胁”,杨杰心中虽然紧张,但是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拱手道。

“正因如今天子乃是陛下,草民才知,陛下乃万事以社稷为重之圣天子,故此,方敢发此肺腑之言,陛下圣明,当知草民之心。”

这番话,算是小小的奉承了一下朱祁玉。

但是,朱祁玉却没有被杨杰这缓和气氛的手段打动,相反的,他依旧认真的望着杨杰,开口道。

“不,你没有听明白朕的意思,你今日的这番话,除了朕之外,换了任何一个人听到,你都难逃死罪!”

杨杰额头上冷汗津津,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似乎是说错话了,虽然还没想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是,他也不敢迟疑,立刻跪了下来,道。

“陛下,草民知罪。”

朱祁玉摇了摇头,口气认真却平澹的不容置疑,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