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初开始的时候,很多御史对于天子对科道的改革有所不满,但是实际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各自也磨合出了新的处理方式。
当然,这种方式,终究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御史们可以自由上奏要更方便,但是,也算是能够让这些科道官员们接受的结果了。
不过,弊端就是……
“卿家此言,有些杞人忧天了,边境如今安宁,并无太多战事,些许激励,可以让边军将士更加尽忠职守。”
“何况,军报当中有言,此番裹挟杨杰至边境的,并非普通的虏贼,而是也先的帐下亲卫,战力非凡,郭登虽胜,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所以,不可视同普通的胜利,加厚赏赐并无不妥。”
“至于说担心加重朝廷靡费……”
弊端就是,天子如果直接答应或者否决,那么,便相当于没有下廷议讨论。
那么,他们大多数和兵事无关的科道官员,如果插手的话,就很有可能受到处罚。
虽然说,到现在为止,天子还没有认真到这种程度,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御史来说,他们在站出来之前,就要更多的考虑一下风险和措辞的问题了。
御座之上,朱祁玉依旧满脸笑意,说到朝廷靡费,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户部尚书沉翼,然后笑道。
“这些赏赐,由朕来出,不从国库出,这总可以了吧?”
得,天子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来,再纠缠就不礼貌了。
于是,底下的几个兵科给事中对视一眼,到底没有再继续开口,拱手道。
“陛下天恩!”
随后便退了下去。
赏赐毕竟是小事,真正的问题,在于杨杰,或者说,在于边境聚集的这些部落,到底该如何处理。
事到如今,这件事情,也只能落在兵部的身上。
不过,看着兵部的两位侍郎,不少大臣的心中,又多了一层忧虑。
于少保亲自上奏,都被天子如此敲打。
现如今,兵部只有两位侍郎,想要顶住天子的压力,只怕不容易了。
当然,再不容易,自己的活也逃不了。
感受到朝堂上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自己的身上,刚刚呈上军报的兵部侍郎李实硬着头皮,但还是上前道。
“陛下,先前鞑靼各部齐聚宣府,声称要找指挥同知杨杰讨要说法,至今仍无结果。”
“如今杨同知返回大明,想必这些部族得知消息后,又会再生事端,该如何处理此事,恐怕需要提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