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乎是,和内阁有关?”

怀恩点了点头,道。

“回皇爷,确实如此,据说前些日子,内阁几位老大人在一起闲聊,对这次的候选之人品评了一番,当时,首辅大人对这几位,赞誉颇高,除此之外……”

话至此处,怀恩稍稍犹豫了片刻,但还是继续说了下去,道。

“据说那日,首辅大人还特意跟次辅大人解释说,他并没有对于少保落井下石的意思,只不过,次辅大人好像并没有接受,最后,似是不欢而散。”

说着话,怀恩将自己听来的消息,都说了一遍。

“……外头人都说,首辅大人此举,是见于少保出了狱,所以想要缓和一下关系,但是效果,貌似不大好,那次谈话之后,于少保和俞次辅两位老大人,都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朝中如今,都已经知道了,首辅大人曾在皇爷面前,提过要将兵部二侍郎都调离一事,这些日子,倒是围着首辅大人议论纷纷的,尤其是兵部的几位大人,据说,颇有微词……”

这样吗?

朱祁玉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并没有再多问什么。

不多时,殿外有内侍来报,道。

“启禀陛下,吏部王天官,内阁王首辅,俞次辅求见。”

于是,朱祁玉点了点头,示意怀恩将略显凌乱的御桉收拾了一下,然后吩咐道。

“叫他们进来吧。”

内侍退下,随后,没过多久,王文等人的身影便在殿门外出现。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吧。”

让几人起身之后,朱祁玉便直截了当的问道。

“几位先生联袂而来,想是廷推阁臣一事,有结果了吧?”

于是,王文上前,递上一份文书,道。

“回陛下,臣奉旨主持廷推,经诸臣商议,公推出候选者七人,分别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仪铭,鸿胪寺卿罗绮,吏部侍郎何文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轩輗,山西布政使蔡询,南京户部侍郎王裕,湖广左布政使萧晅,此为七人的履历及廷推详情,请陛下御览。”

内侍接过文书,呈到朱祁玉的面前,他简单的扫了一下前头七个人的履历,却并没有将太多精力放在上头,而是直接看后面的廷推结果。

倒不是说,这些人的履历不重要,而是事先这些人的名单,朱祁玉早已看过,对他们也大致有所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廷推之所以权威,就是因为,他的结果,要能经得起朝野上下所有人的质疑。

从政绩,才能,到德行,人品,但凡是有一点缺点,在廷推上,都会被政敌无限放大,所以最终选出来的人,不能说是毫无缺点,但是至少现在的廷推状况来说,还是相对能够选才的。

事实上,这也是朱祁玉一直以来严禁结党的原因之一,因为一旦结党,廷推的时候,必然难保公正。

回到这次廷推阁臣上,这份文书明显是当廷写就的,上头详细记录了进入最终名单的七人,在廷推上到底得到了多少人的认可。

按照票数的多少,从前到后,便是刚刚王文所说的顺序,不过,仔细的瞧了瞧,便能看出一点苗头来。

排在前头的仪铭,罗绮,何文渊三人,票数咬的很紧,罗绮比何文渊多了三票,而仪铭则仅仅只比罗绮多了一票。

而在何文渊之后,轩輗的票数比他少了足足八票,再往后的蔡询,王裕,萧晅,票数则又重新咬的很紧。

按照先前朱祁玉下的旨意,这次廷推,要选三个大臣入阁,而按照惯例,廷推的最终名单,要是实际中选的二到三倍,也就是说,三人入阁,最终名单应有六到九人,至于具体是几个,则要看朝堂上大老们的博弈以及主持廷议的吏部尚书随机应变。

很明显,王文这次走的是中庸之道,并没有咬着六个人的底线,也没有顶着九个人的极限,最终的这份名单,也和朝堂众臣的期待大致相符。

按照这个预期走下去的话,最终被圈定的人,理应就是票数最高的仪铭,罗绮,何文渊三人。

但是,看完了这份名单之后,朱祁玉却并没有急着圈定最后的人选,而是将结果放在一旁,对着王文三人问道。

“结果朕已知晓,不知这七人当中,几位先生觉得谁更合适呢?”

这话问出,在场几人都有些意外。

如果说是在廷推之前,皇帝这么问也就罢了,可如今廷推结果已经出来了,说白了,原先在一大堆人选当中不容易选,可如今摆在面前的,只有七个人,七选三,还不容易选吗?

还需要他们推荐?

相互看了一眼,最终,王文上前开口,道。

“陛下,这七位大人,无论是政绩,德性,声望,都堪任其事,廷推之时,皆有不少大臣荐举,至于最终该何人入阁,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