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五十四章 家庭作坊与产业化  汉末之龙起荆襄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续这样下去,庞大的基数下,汉室宗亲越来越多,日后又该如何处置?

“公子所说有几分道理,但是伦理关系有岂能如此随意!”

“其实我倒是赞成二公子的做法,以我钱家为例,钱家目前分为两支,我们这一支迁移到扬州已经三代,如果十几二十代以后,两支已无亲情关系!

况且并非没有论证,晋文公的父母也算是同宗了,但晋文公之才能有目共睹,可见我也同意公子的说法,这血缘关系随着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淡薄,对后代并没有影响!”

钱宝说道,家族小,人丁不兴,两支来往比较亲密,那么亲情还在,但是对于大家族来说,光分支就十几万人,分支里面许多人都没多少亲情!

刘琮后世可经历过,后世家里祖坟因修路迁移,祖坟是刘琮祖上十四代!后来办酒席迁移祖坟的时候,许多人过的时候,主家都不清楚那边还有分支!都是他们分支之间还有联系相互通知的。

家族里面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反对,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东西确实很多,为了让这项比较好的推动,刘琮已经妥协到九代!

九为数之极,刘琮也知道襄阳肯定会进行大规模讨论,刘表自身为大儒,必然会加入讨论之中,蔡邕为刘表亲家,也会偏向刘表,至于郑玄,宋忠的态度不好说,但是黄承彦肯定会支持刘表一下。

荆州本土的如庞德公已经在迁家的路上,准备迁到秣陵,韩嵩被刘表派去汉中出使,从荆州到汉中的并不好走,哪怕是水路也不好走。

刘卓等人的态度不明,刘琮对这事并没有多大的把握,起码目前是没有,好在陈珪与刘琮见面之后,也赞同此事!

刘琮不想这事了,顺其自然,实在不行就拖上几年,这几年刘琮搞一下舆论,引导一下风向再想办法。

刘琮最关心的还是产业,如篾匠产业,一直以来,从西周到近代,国人采用的都是家庭式的小作坊,规模小,缺乏改进的空间。

这种模式下也有好处,工作时间灵活,自由度高,缺点则很多,工作效率慢,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刘琮一直在培养大量的工匠是希望大规模生产,对一些产业形成产业化!产业化并不意味着大量工人失业,相反,有时候还能增加就业!在汉末连年征战,人口大量锐减的情况,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

更何况刘琮还准备征战四方,扩大版图!产业化的好处很明显,有详细的规范,分工精细,工作效率更高等优势。

但是如何解决,刘琮很犯难!这和观念有问题,自古以来,百姓为了有安全感,希望自己身上有一门能吃饭的手艺。

产业化之后,分工精细,不少人很难学到手艺了,成为一个机器之中的一个零部件,这使得百姓很多没有安全感!

百姓去学徒,家里人都很支持,能有自己的一门手艺,精细分工之后,很多人很难学到完整的手艺,这时候未必就会支持了。

刘琮的构思是两者结合,产业化要推行,如竹床,每一步分工明确,有破竹的,有负责竹片打磨等分工起来,制作起来自然更快。

其中经验老到的大师傅可以负责高端定制,普通师傅负责一般常规产品的制作,学徒负责在每一步的步骤,由普通师傅指导,如破竹熟练了,可以申请去做打磨!学徒有俸禄,这样阻力应该小一些。

而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大师傅也好,普通师傅也好,不要负责销售了,刘琮现在也是在思考阶段,前提自己必须有足够的篾匠!

凭借自己的威望信誉,能让大师傅和普通师傅安心每月拿俸禄做工!不过有缺陷,就怕恶意竞争,一旦大师傅不愿意在你这做了,出去自己做,来个恶意竞争,事情就不好处理。

如何绑定住大师傅才是关键,人心本贪,况且自古以来,恶意竞争就是我们的传统之一,如何规范市场,刘琮有些头疼,除非像棉被一样有官府进行指导价!也不是不可以,就是舆论又要说刘琮与民争利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