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睿出手是因为打抱不平,想着同为行伍中人,不能袖手旁观;可知道薛怀义的身份后,秦睿就明白了想要因为一名区区校尉的性命法办他,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来人是幽兰,前些日子,人家怎么说都帮过自己,于情于理秦睿都不应该矫情,顺水推舟的把人情还了,了却一番因果才实在,省得别人说他知恩不报。
可王孝杰就不一样了,死的是他的人,不给个像样的交代,别说他这过不去,右鹰扬卫的弟兄们也不干,俩人在一旁沟通了好一会儿,王孝杰才不情不愿的点头。
王孝杰脾气是不好,可却是个豪爽的汉子,秦睿不顾“犯颜”仗义出手帮了他,那就是整个右鹰扬卫的朋友,再加上秦睿在平定扬州之乱时出尽了风头,他实在相与这位新崛起的千骑将军结交一番。
有道是英雄惜英雄,秦睿确实也与他攀扯一番,多个朋友多条路,将来一起合作办差的机会一定不少,不趁机结交一番真是太可惜了;但他毕竟先答应了程齐之,实在是不好爽约,所以就只能约到改日。......
对于秦睿的到来,程务挺发自内心的高兴,连忙让夫人去张罗一桌好菜,他这个致仕没人理的老家伙终于可以开怀畅饮一番了。而听过秦睿二人今日的“奇遇”后,程务挺脸上不由的浮现了一丝冷笑。
看到这里面大有故事,秦睿就借着倒酒的时机拍拍叔父的马屁,请叔父多多指教一二,毕竟已经与人家结怨了,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多了解一点也好有个防范,省得让人卖了都不知道。
看着秦睿和程齐之脸上都浮现好奇之色,程务挺不由的感叹了一句:还是太年轻,不够老辣!要是换成任何一个五年以上的老吏,绝对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只有什么都不知道,这官才能安稳的当下去。
不过,秦睿说得没错,薛怀义那样的小人是该防着点,太后为了那点“小癖好”,有些时候不得不学会装聋作哑,所以让他们了解来龙去脉,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里面的道道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而薛怀义的事还得从很多年前说起,乾封初年,明崇俨应封泰山之举,授黄安县丞。会刺史有女病重,明崇俨用偏方殊物治疗,治愈了她。先帝听闻其名,召见面谈。先帝大悦,擢授冀王李旦府文学。
仪凤二年,明崇俨累迁正谏大夫,特令他入阁供奉。其每次通过谒见,都假以神道,来评论时政得失,迷信神佛的先帝非常赞同,一时风光无限,比之贞观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也不逞多让,成为京师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仪凤四年五月初三,任谁也不想到本来官运亨通,前途无限光明的明崇俨竟然会在被盗贼杀死,而且官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来搜捕盗贼,竟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找到。先帝甚为悲痛,特旨追赠他为侍中。谥号庄,拜其子明珪为秘书郎,也就是现在的司正少卿大理寺少卿。
明崇俨是帝后身边的宠臣,身边的护卫不是一般的多,远不是今日的薛怀义能比的,所以他的死是有缘故的,因为下这个命令的正是先帝李治,而执行者正是程务挺。
杀他的原因太简单了,明崇俨与武太后的关系十分暧昧,时常单独奏对很久,时间长了宫中就难免会有些关于二人关系的流言蜚语,但具体到了哪一步不好妄断。
先帝呢,听过之后是很愤怒,可因为涉及皇后和帝王的尊严,没有真凭实据的他自然不可能轻举妄动;再加上先前有魏国夫人和韩国夫人的事,有些惧内又依赖武后处理朝政的他只得隐忍一时。
可突然有一日,先帝秘密召见了程务挺,吩咐他挑选信得过侍卫,趁着明崇俨出行之际,干净利索的干掉他;程务挺是禁军将领,当然听说过宫中的谣言,从先帝那日的脸色不难看出他已经找到确凿的证据。
按照常理说,这种时候应该下废后的圣旨,重演上官仪之旧事,可皇帝却偏偏的没那样做,程务挺是军人,对于君上只有服从,所以也就强压着心头疑虑去办了。
一直到先帝崩世,程务挺才算明白先帝的良苦用心,他老人家是怕一旦废后,不仅让他这个天子颜面扫地,更可能会影响国祚的传承。
几位皇子的能耐他再清楚不过了,别说斗不过那些居心叵测的宗室亲王,就连朝中的臣子都未必能摆平。
只有他忍下了这口气,太宗皇帝交到他手里的江山才能顺利的传承下去,不至于出现停尸不顾、竖甲相争的局面,要真是那样的结果,他到了地下怎么去见李家的列祖列宗。
所以他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暗中除掉明崇俨,然后再一顿“猫哭耗子假慈悲”的追封高官给明崇俨,把其风光大葬,荫其子孙,消除武后的疑虑,天衣无缝的把事盖过去。
“利见,你别看不起安定公主,她能从贞观朝熬到现在还安然无恙,自然有其过人之初,你以为这很简单吗?这女人心机深着呢!”,抿了一口小酒后,程务挺悠悠的说了一句。
说这话的时候,他不由想到了肆